西部网报道,19岁的林波(化名)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善于交谈的他总是把身边的朋友逗笑。如果不是他床头散落着的确诊报告,很难相信面前这位阳光少年是一名确诊2年的艾滋病感染者。林波这段时间备受西安的感染者朋友关注,半个月前,他在没有任何医疗常识和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家里为自己做了一次手术。尽管这次手术没有出现感染,但让同为感染者的朋友们感到震惊。林波在15岁时染上艾滋病。面对确诊报告,他觉得没有什么特别,“就像吃饭一样简单。”因为担心到医院被拒诊,他自己给自己做了个手术:买了一瓶碘酒,然后把剪刀烧红,就把有炎症的组织剪了下来。“顿时血就乱喷,我赶紧拿棉球止血。”林波说,尽管有些后怕,但自己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在看到这样的新闻时,笔者的心情一下子阴霾了起来,就像最近的雾霾一样,难以驱散,一个艾滋病少年,在面对艾滋病并不感到那么害怕,然而害怕的是这个世界抛弃他,所以做出了一件令人感到震惊而心酸的事情“自己做手术”。
对于西安艾滋少年的勇气大溃败来讲,或许是出于对现实社会的无奈,让这样一个最需要温情的少年走上了孤独的路途。因为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艾滋病一直是一个难以直面的话题,甚至比同性恋都令人惊恐。而且这样社会情绪一直没有消弱过。随着艾滋病感染人数的增加,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度开始提高,艾滋病恐惧症的人群也随之增加。笔者通过一些资料得知,患上艾滋病恐惧症的人主要分两类:一类有过高危行为,如嫖娼,偶尔的出轨使他们在背负道德压力的同时,也产生了心理的恐惧。另一类人对艾滋病知识了解甚少,不知道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又对艾滋病深为恐惧,所以误以为任何接触都可能导致感染艾滋病,所以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任何细节都担心,如不敢使用卫生间的抽水马桶、旅馆的床单,不敢开水龙头,和别人共饮过一瓶酒后担心感染,甚至害怕蚊子叮咬也会传播。
事实上,不仅普通群众“谈艾色变”,就连一些部门,也经常做出违反防艾基本常识的行为。比如某部门曾制定《沐浴业管理办法》,规定“沐浴场所应在显着位置设立禁止性病、艾滋病患者入浴的警示标志”,明显存在“谈艾色变”之嫌。殊不知,公共管理“防艾过当”,势必会对社会造成误导,也势必会加重公众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然而,艾滋患者也是公民,人身权利同样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相反,一些歧视性的“防艾过当”行为,可能会导致部分艾滋病患者故意隐瞒病情,给社会带来传播隐患。
为什么会造成杀伤力如此巨大的恐惧呢?历史上任何超级的可怕疾病都会带来相关的恐惧症,如狂犬病恐惧症、癌症恐惧症,病人由于对某种疾病怀着深深的恐惧,而不断“强化概念”,认定自己已被击中。艾滋病同其他超级疾病相比又有特殊性,它一直被认为与道德、伦理、法律有密切关系,容易使患者产生精神负担,也使少数非艾滋病人群产生强烈的病态恐惧,从而造成患者心理和行为异常。对待艾滋病,两种态度最要不得:一种是恐惧,恐惧是保护自己的本能,恐惧的来源是不了解;一是歧视,歧视来自我们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因此,要走出恐惧,首要的是战胜无知和偏见。
世界上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成了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面对这样的现状,艾滋病人的处境和心态早已降到冰点以下,他们无助、绝望的看着这个世界,在他们最需要帮助和关怀的时候,我们不能把他们推开,我们不能用冷漠和自私去对待他们,作为专业医疗机构,理应带头尊重和保护艾滋病人,给社会大众树立一个表率,用爱心、勇气和专业打破被妖魔化的艾滋病恐惧,不要让艾滋病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还要面对歧视,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关爱身边的艾滋病人,因为爱他们就是爱我们自己。
因此,我们首先应把艾滋患者当正常人,其次是当亲人,不让他们在饱受着病魔摧残的同时,还遭受着歧视的冷眼,让他们和大家一起向往阳光,得到关爱,共同拥抱社会文明进步、人间幸福温馨的春天。
更多观点交流,欢迎添加笔者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