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的一则新闻,让笔者觉得艺术的节操逐渐在消逝。据台湾东森新闻云报道,正在台北市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举办的真相达芬奇特展,除了达芬奇真迹,另有受其影响的画家作品。23日下午发生令人遗憾的意外,一位12岁男孩在趋前欣赏时不慎自己跌倒,损毁一幅将近400年名为《花》的名画,把画弄破约拳头大小的洞,其他参观者见状当场吓呆,男童自责说不出话。对于这样一则新闻,表面上看是一则意外新闻,但是从报道的逻辑上细看,显然有明显的炒作迹象。而且炒作的方式比较老套,是典型的艺术品“炒冷饭”。
炒冷饭01:强调是真迹会不会是一场事件营销?
根据目击者指出,当时男童试图挤到保罗·波尔波拉(Paolo
Porpora)油彩画作前,疑似与人肢体碰触后跌倒,越过围栏,手刚好压到画作正中央。厂商对外都强调这次展览全为真迹,因此事发后现场保全、策展人员、警察等全赶来,还有人在现场指挥,防止群众接近造成更严重的破坏。从报道的思维逻辑看,很明显在强调厂商的真迹说,加上小孩子弄破的,最后回归到小孩不是故意的,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名画上,媒体聚焦,民众聚焦,最后自然会升值,也就很自然的达到了商家的目的。
炒冷饭02:主办单位力挺“真迹说”为那般?
主办单位声称,“画作是真迹,已经紧急委托义大利修复师处理,目前判断该位置是可修复,会全力补救。”由于事关400年画作,价值动辄上千万,虽然都有保险,但厂商依然不敢轻忽,第一时间仍先报警备案,未来将依此为据向保险公司求偿,由保险公司判断赔偿金额与责任归属问题。从最后处置事件的逻辑看,“真迹说”很明显是在强调什么,画是真的,压破了,小孩子的意外,一连串的问号组织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不是偶然事件,基本上是有计划有节奏的发展逻辑。
炒冷饭03:不追究孩子的责任,暖新闻依旧是公关惯用手法?
主办方强调,男童是自己不小心跌倒,没有人推挤他。但对方只是个12岁的男童,又非故意,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由公正第三方来协助未来求偿。也希望男童不要受影响,与此同时还致电给男童母亲说明处理情况,让对方先放心。整个新闻暖到极点,也让笔者的怀疑再一次冒出来,小孩子看画展,监护人在哪里,就算孩子不是故意的,监护人的责任也难逃,媒体报出这样的新闻,就是不承认是公关行为,民众也不会相信的,毕竟暖新闻是公关惯用手法,显露的太明显,就失去了公关的真正效果。
结语:名画很憔悴,小孩很会演,都说媒体贱,其实看不穿?
更多观点交流,欢迎添加笔者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