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医患关系”如“中日矛盾”一样尖锐?

(2015-07-27 02:21:00)

     当我还在街边的地摊边吃“臭豆腐”,边和朋友闲聊的时候,朋友说,这年头“中国医患关系”如同中日矛盾一样尖锐,不是被砍,就是被腌。
           
     对于医院的惨案,其实近几年来发生过好多。接二连三,已经形成一个系列。社会官方动用一切传媒不断公关,医生叫苦职业好人没好报,病人叫苦花钱买不到健康。医患纠纷中孰对孰错,恐怕很难下一个简单的是非判断。对待一条鲜活生命的离去,本以为民众会对凶手的过激行为表达悲愤之情,然而一众的冷眼旁观却令人颇感震惊和错愕。难道人性真的冷漠到了这个程度和地步了吗?非也!笔者相信,绝大多数国人的骨子里还是非常正义和善良的,之所以会对生命表达出如此的不屑,皆是因为死者的身份“医生”,更多的人无非是想要借此事件,表达对当下医患关系和现行医疗制度的不满。然而,透过事件,我们不得不感叹和深思:从感激到仇恨,是什么让患者对于救死扶伤的医生情感发生如此逆转?从“白衣天使”到“高危职业”,是什么让广大医疗从业者对于职业产生了莫名的担心和忧虑?难道医患关系真的到了水火不容、恶疾不治的程度到了吗?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快速提升,并掌握了一些世界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手段,攻克了一系列的医学难题。疾病的治疗率提升了,而民众的满意率却降低了,这“一高一低”的强烈对比,折射出的是医疗制度领域的诸多深层问题。实际上,保护医生的人身安全、维护医院的医疗秩序,和保障患者的权益并不矛盾。遗憾的是,种种事实似乎表明,医生和患者,已水火难融,势不两立。如果我们相信,绝大多数的医院和医生恪尽职守、救死扶伤;那么,我们也必须相信,绝大多数患者能够理解和尊重医生。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不是哪个医生有失操守,也不是某个患者为所欲为,而是整个医疗体制改革的手段和目标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逼迫医院和医生经济利益至上,职业操守退为其次;而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也促使患者将不满直接宣泄到医院和医生身上。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建立在患者对医生无条件信赖的基础上。现在这种信赖已逐渐瓦解,患者对医生充满了警惕和狐疑:你在救我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宰我?医患关系越来越像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如同消费者总是臆测“无商不奸”,患者也在臆测“无医不黑”。

  流血事件的“导火索”无外乎医患之间的矛盾纠纷。不得不说,患者对待医疗工作者的仇视心理,与长期存在的“就医难、治病贵”、医生“收取红包”这些行业黑幕不无关系,矛盾的长期累积和沉淀,加剧了医患关系的“恶化”。虽然事发医院极力澄清,流血事件与医患纠纷无关,但不管真正原因何在,在超6成民众的“冷眼旁观”面前,这些都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近年来,关于医改问题一直颇受百姓关注,医疗卫生已与衣、食、住、行一样,成为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最根本的民生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加之疾病的低龄化发展趋向,使得就医问题更加备受关注,百姓对于医改的期待与日俱增。

  医生可以医治病人的身体,却无法医治日渐低靡的人心和诚信;医院能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却无法开具破解医患之疾的“良方”。近年来,在“职业医闹”的参与下,一些医疗纠纷事件不断升级,医闹的不法行为之所以能够得惩,就是因为现行医疗制度上尚存罅隙和空缺。因此,医改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捷,只有从医疗制度这个根本性的问题症结入手,抓住引发医患矛盾的关键问题,解决好“以药养医”的问题,将医疗资源大众化、平民化,才能重筑医患关系诚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医患关系之疾。

    更多观点交流,欢迎添加笔者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