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报道,2015年6月27日,2015第十四届中国沈阳国际车展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一参展汽车商为了促销,在汽车上举办人体盛引爆车展,吸引众多参观者追逐拍摄,互动的参观者可以现场品尝人体盛寿司宴。对于这样的报道,很容易让大家想到日本的女体宴,如今车展中再一次出现了令人眼球迷乱的事情,可见车商们的用心良苦。从源头上讲,气势依旧是一种展胸逻辑,只不过是方式改变,能量升级罢了。笔者顺着这个思路,给大家说道一下展胸逻辑。
展胸逻辑01:车展吸引大众需要被迎合审美需求
五成以上的人去车展的目的是看车模,这无可厚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问题出在车展有无义务迎合大众的这种需求,既然趋之若鹜的看客们不是去看车,自然谈不上普及概念,推广技术,甚至促进汽车销售的目的也很难达到。诸如大尺度模特而非新车、概念车、新能源车的发布,成了车展热门话题。我们只能想到,这其实是厂商无新可发,所以如此多大尺度的半裸模特。中国车展变成这样的生态,是厂商在迎合本不需要的需求的结果。
展胸逻辑02:不少厂商舍本逐末利用炒作博眼球
汽车行业专家们早已经达成共识,国际车展的吸引力和含金量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参展企业为世界“汽车巨头”,能带来诸多名车;二是展出的车型尚未完全市场化;三是许多概念车、未来车型亮相。有多少美女模特,有多少观众进场参观,从来都不是车展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但现在看来,过度炒作和人头攒动,对车展会产生负面影响。厂商这种博人眼球的做法是费力不得利,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分析原因,可能与整个行业生态有关,各类车展多而杂乱,已经成为当今中国车市的一个怪象。除了每两年交替举办、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大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车展外,在中国各地举办的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与汽车有关的展会约有六七十种。这对参展商而言,势必会对其造成或多或少的压力,可能也知道,虽然劳师伤财、效果越来越不明显,但又怕落后于竞争对手,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保证知名度,但面对各类车展,无论是观众、媒体还是厂商,可能都已经感觉审美疲劳。
展胸逻辑03:但这种需求开始被人利用借机炒作
某些汽车模特成为车展的主角,这既是厂商畸形的营销炫耀心态所致,也与模特行业的炒作牟利手段有关。绯闻、不雅照、各种雷人语言,是娱乐圈成名牟利的一种常见手段,某些明星、模特,以及背后的运作团队,借机炒作,以达到和厂商“双赢”的目的,使得汽车展成为一个名利场。
舆论和普通公众其实很无辜,而厂商也不得不为她们的行为来埋单。尽管某些人的炒作会提高车展的曝光度和关注度,但这种关注是负面的。车展变成“硅胶展”、“胸展”、“三围展”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众对这样的车展已经产生了反感,最终伤害的,还是汽车企业自身的品牌,而所谓明星们,借机又谋得不少关注度和经济利益。
结语:厂商自重才能让车展回归本质
汽车厂商拿不出足以服人的技术和产品,反而已美女模特来吸引眼球,企业需要找回自信,别再本末倒置。企业展现产品,除了汽车本身,还有产品所体现出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于,在产品问世的同时,向公众传达品牌的内涵,从而形成潜在的影响力,而现在车展模特传达的是,不是什么样的车适合什么风格的人,而是开这样的车,就会拥有这样的女人。如果公众将裸模与产品一起记住,这虽然可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但模特可以通过继续炒作,混迹娱乐圈谋利,公众汽车品牌的感觉就仅剩戏谑了,其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当公众已经不再会因车模而对汽车产生好感时,公众已经回归理性了,而依旧在不理智的是汽车厂商们。厂商请自重,公众伤不起。
更多观点交流,欢迎添加笔者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