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外扶人被讹”是恶意消费中国大妈?

(2013-12-04 09:21:49)
标签:

杂谈

         “老外扶人被讹”是恶意消费中国大妈?

 

                    作者:雅典娜二叔

 

    一则,中国大妈讹老外的新闻,似乎被一边倒的消费,我在想,讹人的事件年年有,或许这次你么错了,不要一边倒消费中国大妈的品行,因为我相信多数大妈还是很有德行的,楼妈,街道妈,还有你们比较关心的“大姨妈”,或许你仔细想想,不是大妈无耻,是你在意淫。

 

    老人变坏和坏人变老的现象都有,但再多的个案也不能被视为全貌,通情达理的老人还是多数,是非明断者仍是社会主流。所以一方面要驱除内心的躁动,重新奉实事求是为圭臬。另一方面要相信光明和正义的力量,并身体力行地创造积极的能量。

 

  大妈遭到众多网友的激烈谴责。然而,事情随即反转,多家媒体记者采访发现,当事双方确实发生过碰撞。目击者称,老外驾驶无牌摩托车撞人后,用中文辱骂被撞者。

 

  外国小伙驾摩托车撞了中国大妈,大妈索要了1800元的赔偿,这是再普通不过的民事纠纷及了断,不具备成为公共议题的价值。可是消息最初传来时,有两个要素的缺失导致了无谓的民意汹汹。首先是“发生碰撞”的关键事实阙如,事情一下子指向了“凭空讹人”。其次是“中年女子”被以“大妈”之名传播,人们立刻想起前一阵子发生在四川达州的“太婆倒地诬小孩”事件,对“讹人”之说更加深信不疑。还有就是,对国人的道德疑虑成了一种习惯,而外国人则被认为相对诚实。几个因素凑在一起,在事实未清的情况下,中年女子已经被架到了被告席上,饱受指责。

 

  一起简单的事件,摆了这么大的乌龙,需要反思处甚多。首先是那个最先在网上发图的人,未全面了解事实就贸然发布消息,消息在传播过程中又被“改动得比较激烈”,导致公众被误导。在这个表象纷纭、本质隐蔽的时代,不管是作为自媒体的主持者,还是权威媒体的从业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是起码的职业要求,断不能遮蔽事实、想象叙事和捏造情节。否则,报道失实之后,轻则给当事人带来困扰,重则招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公众作为错误信息的加速传播者和跑偏的道德审判者,也该对自己的轻信和易怒认真省思。为什么看了要素不全的消息,网民就不假思索地相信“凭空讹人”是事实,而不肯脑子里拐一个弯儿,想想另外的可能性?因为在一而再、再而三的败德事件刺激下,很多人先验地认定:不是老人变坏,就是坏人变老,坏是潮流和常态,不坏反倒奇怪。他们每逢一事,内心已有坏的“期待”,稍加引导便深信不疑。普遍的道德焦虑之下,没有调查也有了发言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愿望钝化,“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度别人”成为下意识,不把社会话题导向负面便觉得不踏实,这其实是一种“恶意想象强迫症”。如果任由这种心理病状互相感染,人们的心态将越来越灰暗,互信的空气将越来越稀薄。

 

    老外不坏,大妈不赖,或许我们作为普通民众应该反省一下,不要惯性思维的去塑造事件,我们只有认真题为,才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大妈顶你,老外顶你,是你们让我看清楚这个世界,因为谁都不愿当坏人,或许正正的坏人就如同电影《搜索》一样,最后让你我黯然神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