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演讲“比穷”是为助学金公平正名

(2013-10-17 11:00:19)
标签:

杂谈

                  大学生演讲“比穷”是为助学金公平正名

 

                             作者:雅典娜二叔

 

     想获得贫困补助,得像竞聘班长一样上台“演讲”,但“演讲”的内容是自己家里有多穷,而且还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最后让同学们打分投票表决。看到网上一窝蜂的谩骂,说伤了学生的自尊,你想过吗?有多少人不要自尊的为了助学金暗箱操作。我个人以为,这算是个好的方法,毕竟在演讲的过程中,都是公开的,大家总不会睁眼说瞎话吧,肯定不会有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出来自曝自己家庭一贫如洗,不要动不动就自尊,你先看看有多少人不要自尊。贫穷不是耻辱,“比穷”无伤自尊。贫穷本身不是耻辱,拒绝承认家境贫穷才是耻辱,别人是否看得起作为贫困学生的自己,那是别人的事,关键要看得起贫困的自己。作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如果连面对家庭贫困事实的勇气都没有,在小范围之内说出家境贫寒的事实都不敢,觉得伤害了自尊,那以后又拿什么去面对人生中的大风大浪和更多跌面子的事?可以说,“比穷”无伤学生自尊,真正觉得伤自尊只是学生内心的自卑心理在作祟,是自己觉得丢了面子而已。

 

    每年大学里评测奖助学金的时候,也是一个大学班级内战爆发的时候,你争我抢,明争暗斗的局面不亚于哪个大机关里面众多人台上握手台下踢脚为升官发财的情形。这块 “唐僧肉”谁都不想让它从身边溜走。于是乎,产生了这种局面。那么,为什么每年助学金的发放都会引来众多质疑和猜测呢?在这样强大的质疑与声讨中,大学里的助学金究竟发给了多少“假贫困生”?

 

    国家助学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学费以及生活费的开支,这样无论家庭再困难,只要考上大学,国家都会帮助你顺利读完大学。这样的政策出发点是好的,圆满了多少因家庭经济条件无法继续求学深造的上大学的梦想。但从实际的运作来看,无论是从政策理论上还是高校实际操作上,该制度早已流弊丛生,并于今为烈。

 

    据笔者了解,在大学中许多申请经济特困生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实际生活条件和家庭状况并不差。手机、电脑、名牌衣服一应俱全,然而想开一张乡镇的贫困证明盖个章子也决非难事。当然笔者并非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持否定态度,每个人都有自身选择生活的自由,然就其贫困生的标准而言就显得令人难以接受。再看那些实在贫困的学生,他们通常来自于偏远的农村,他们能上大学本身就是当地人的骄傲。他们从小就受到他人夸奖,尊敬。极强的自尊心和顾虑使得他们不愿意公开自身的贫困身份,而采取勤工俭学的方式和贷款来维持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因此政府资助行为其真正的受益者是上述第一类的学生而非规则意义上的贫困生。从这种现象上讲该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求学费用问题。

 

    在之前有媒体报道,很多学生到助学金发放的时候大肆办起了“假贫困证”,我国是个“认证”的国度,无论怎么样,你只要有证就行,小品开锁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拿着这个“假贫困证“就可以大张旗鼓的领助学金了,我想,这种现象伤害的是真正的贫困生,并且一再拷问着我们的助学金政策。

 

    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种好东西都要抢的心里,何况是这笔数目不小的助学金,因为这笔收入对于做学生的来说以后的生活质量会提高很大一部分,所以,这也会使得到受助的这部分学生产生对政府和学校的依赖心里,每年到发助学金的时候都会吃不好睡不好的等着。银行贷款和勤工减学早已无人理睬,英年早逝。

 

    虽然,大学生变的不再那么值钱,但大学生以后还将成为拥有较多社会财富的强势群体,他们将处于社会的上流阶层。而正是这样的阶层的人却得到了社会的无偿资助,这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公平感。固然有人会以“这些人有钱之后也可以资助给社会”为由进行反驳,然而这样的选择需要承担巨大的道德风险,这样的风险成本又有谁来承担?社会公正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制度层面上,而非道德化的乌托邦。

 

     在以往有关报道部分大学生不及时清还银行贷款所引发的大学生道德、诚信危机中我们难道不该考虑用制度来保证,而非企望道德与良心的约束。笔者认为,政府和学校应该采取勤工俭学、银行贷款以及学校对于成绩优秀学生奖学金等方式来帮助贫困生解决就学压力。因为这样的安排对每位大学生都是公平的,对于社会也是公平的。在具体的做法上我们可以适当放款贷款的期限,减少利息;学校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的机会;发放优异成绩奖学金积极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塌实工作。这样的安排即能防止诸位为抢夺助学金这块“唐僧肉”而“厮杀”不休,又避免社会资源的不理合分配,实现社会的公正。更为关键的是,我们更能为社会培养大批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学生,岂不乐哉!

 

    在媒体报道中,像有的同学多次把助学金让给别人,自己却坚持打工挣钱的也不在少数,那么,当那些持证上岗的“假贫困生”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不知道他们吃着这口香喷喷的“唐僧肉”又会作何感想,高校管理发放助学金的工作人员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很难想象还有人认为自己是心安理得。所以我觉得大学生演讲“比穷”目前来说是一种比较靠谱的方式,别再找方式的毛病,因为多数人以前不安方式办事,所以照顾他们的情绪就是纵容他们创造不公平,你别说我五毛,因为你在反抗这种方式的同时,你一毛钱也不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