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生街头擦皮鞋有何隐情?

(2011-07-05 09:01:36)
标签:

苏黎杰

中国

读书无用论

擦皮鞋

成功学

                    女生街头擦皮鞋有何隐情?
                  作者:二叔
    从“北大女生油漆工”到“垃圾哥”到“猪肉哥”其实没几天光景。这不又横空出世,郑州两名女大学生因不想打工看老板脸色,索性走上街头擦皮鞋,自主创业,引来众人围观与热议。

    女生街头擦皮鞋有何隐情?
    如此举动,我们的教育情何以堪?
    当越来越多的“小白”们因为高房价、高物价而选择“逃离北上广”的时候,苏黎杰给出的离开原因是“曾一度努力地想融入大城市的生活,但总感觉工作和生活状态不理想,甚至有置身繁华都市之外的落寞感”。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乡音乡情让她一下子找到感觉,“我感到自己的心一下子踏实了!”这个踏实,既来源于从小熟悉乡音带来的情感亲近,也来源于回到“熟人社会”的安全感。从此经常油漆满身。苏黎杰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坦然而且满足,并说体力劳动让自己的精神很放松,让我们看到另一种精神价值:务实。
    有人质疑,北大学生卖猪肉,刷油漆,不是一种知识贬值吗?这种看法太机械、浅薄。一个人是否有成就,部分地取决于“干什么”,但更取决于“怎么干”。一个硕士生的知识水平和文化视野,很可能跟她的“油漆工”职业发生“化学反应”,最“底层”的工种,可能有利于她对生产组织、企业管理等等有深刻而扎实的见解,出色的管理者恰恰最有可能从苏黎杰们当中产生。
    或许,正是鄙薄技术工作,鄙视体力劳动的“主流”观念,阻碍着为数不多的学子走向基层,走向最实际、最丰富多样的生活,在“办公室”里消耗了青春之后,除了某个光鲜的身份或头衔之外,并没有真正的创造,生命未能迸发出真正的光彩。
    其实,这年头连研究生都去卖猪肉了,大学生擦皮鞋实在不算什么。关键是其中一名学生的哥哥很恼火:“高中白上了,大学白上了!”再联系重庆上万名学生放弃高考引发读书无用论的激辩,我想问: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中国人读书的目的一向很功利:科举是为了光宗耀祖、身居高位,应试是为了找份好工作、谋个好饭碗。说白了,读书就是要成功。如果读了书找不着工作或者找不着好工作,干脆不如不读,读了也白读。上面两则新闻都是这个逻辑。
    这种成功学逻辑在中国“流毒”已久。古时候苏秦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结果,回到家里,老婆不给他缝纫,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都不认他这个儿子。而在当下,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就证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成功学”这一概念本引自国外,指通过自我管理来实现人生目标,目标包括物质资源的占有、道德品质的提升、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等等。这与中国传统观念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相似。可惜的是,在人心浮动的当下,人们只看到了其中的物质成分,将其迅速庸俗化、物质化。
    而教育也就成了实现成功的最佳途径,父母们每每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就是最简单的成功学宣教。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现在不少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找不到好工作,无颜见江东父老啊。但事实是,资源总是有限,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功。而且,人与人不同,有人以追逐金钱为乐,有人却以自在生活、健康快乐为目标。所以,我认为,教育的目的也不应仅只是教人如何赚大钱。能获得一技之长,解决个人温饱与生计,而且能幸福快乐地在这个社会上生活,足矣。
    文尾,笔者依然很淡定,找什么工作不是最重要的,有口饭吃最重要,而且还要有面子的吃这口饭。真心希望这对姐妹花能“擦出财富”,“擦出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