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女生恋爱中AA制折射啥?
作者:二叔
每次看到电影《恋爱新世纪》男女主角的一段对白,都会忍不住想笑。片中黎明得意地对刘嘉玲说:我发现了香港的经济规律。哪知刘嘉玲恼怒地说:我不懂什么经济规律,我只知道自己身上一个月一次的规律。显然潜台词是说,“恋爱经费”是你们男人的事,女人的事是自己的事。也记得老爸说他们那个时候,谈恋爱就是个谈情说爱,偶尔骑上自行车兜风,那就算现在所谓的超浪漫。笔者德达百度,对于恋爱经济问询个究竟,恋爱经济即是用于恋爱的经费开支。当90后入主大学校园后,恋爱之风劲刮,有的上学没几天,就开始搞起了对象,拥有了女友。尽管几年后不一定能终成眷属,但在交往的日子里,其用于谈情说爱的花销不可避免。

五成女生恋爱中AA对这种现象有很大缓解!
恋爱中的男女如胶似漆,每日必煲电话粥,周末要去逛街、看电影,过生日、情人节什么的,少不了送些礼物……想浪漫处处都得花钱。随着六月花开,新一届高校毕业生将告别象牙塔,踏进五光十色的社会。一些大学生在网上晒出大学4年“天价”恋爱账单。这是个例还是普遍情况?一份由郑州轻工业学院大学生记者团对郑州300名在校大学生恋爱消费成本调查显示:郑州的大学生恋爱消费普遍不高,总体趋于“男女平等”。
◎恋爱时钱都花在哪儿?
吃饭占23%;通讯占18%;娱乐占16%其他为特殊日子的礼物互换等。热恋中的情侣,少不了要一起吃喝玩乐,如果是异地恋,煲电话粥更会让电话费“噌噌”往上涨。综合来看,郑州大学生在各方面的恋爱消费相对均衡:23%的“经费”用于吃饭;18%的钱被频繁的电话、短信花掉;16%的钱用于娱乐;其他为特殊日子的礼物互换、旅行等。虽然65%的受访者表示,每月花在送礼物上面的钱不超过200元,但小王对此却别有一番体会:“去年暑假,我去建筑工地上当杂工,搬砖、拉沙、和水泥……背上晒得脱了好几层皮,好不容易挣了1000多元,本想拿出来交学费。没想到,我女朋友的手机屏幕摔坏了。为哄她开心,等她生日时,我悄悄用这钱买了个手机送给她。她高兴得抱着我亲了又亲。遇上情人节什么的,不管吃饭还是看电影,再怎么着也得100多元吧!”
◎恋爱时男女谁掏钱?
31%的男生和52%的女生觉得“AA制”挺好。郑州某高校的陈同学今年读大四,与女友谈恋爱3年。刚在一起的时候,两人一起吃饭多数是由陈同学买单,偶尔对方还会给他买一些小礼物。随着在一起的时间长了,现在两人的钱基本是一起花了,谁有钱就先用谁的,并不介意是谁付钱。调查结果显示,超过39%的男生与陈同学持同样观点,赞成“谁有钱花谁的”;另有31%的男生和52%的女生觉得“AA制”挺好。基于此,恋爱支出方面,郑州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的花费相差并不大。
◎爱情背后需要多少资金做后盾?
38%的男生认为400元以内即可,40%的女生认为200元较合适,在大学校园里,时常会看到一个男生在操场上用蜡烛设计一个大大的心形图案,中间放一束红玫瑰,高喊:“×××,我爱你!”幸福的爱情背后需要雄厚的资金做后盾,谈一场校园恋爱需要多少成本?38%的男生认为,每月400元以内即可,而40%的女生则认为,这个消费降到200元比较合适。41%的人认为在生日、情人节或者一些有纪念价值的日子里,花费百元以上也不为过。但是,当被问到这笔不菲花费的来源,不少大学生则显得有点不好意思。58%的受访者坦承,“恋爱经费”主要靠父母提供;17%的大学生会在课余时间打工;另有少量学生通过努力争取奖学金等方式,增加“收入”。不过,也有人表示,爱情并非金钱能够衡量,最重要的是为爱花费的心思。“有个男生追我时,一下子送了我99朵玫瑰花,但是我没收,因为我觉得他一点心思都没花;我现在男朋友追我时,送了我一本自己画的漫画,里边都是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觉得特别感动,头一次觉得被人那么重视。”大学生小刘说。
◎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的恋爱花费相差并不大。
每月恋爱支出在100元至200元的大学生,男生占33%,女生占21%;月恋爱支出在200元至300元区间的大学生,男生为25%,女生为44%,女生比例反倒高于男生;月恋爱支出在300元至400元区间的大学生,男生为19%,女生为14%;月恋爱支出超过400元的大学生,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前者为23%,后者为21%。
对此笔者,淡定自若,心平气和,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什么事情都得和经济挂钩,爱情也是如此。相互偎依着,整天在绿油油的草坪上谈情说爱的爱情不是说没有,但却开始被很多人所遗弃,甚至厌恶。那似乎也不再是一种浪漫,在经济浪潮中退化成为一种过时的恋爱方式。现在的恋爱,没有银子的话,几乎寸步难行。稍微有点经济能力的,懂情调的,每个月会送几次花,或者来两顿烛光晚餐;而经济能力一般的,也至少一起逛逛街吃吃便饭什么的。诸如此类的恋爱活动,都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公共消费”。何谓公共消费?在这里必须声明的是,这个词是笔者自创的,指的是在恋爱过程中,男女双方共同参与消费的内容,比如一起吃饭、看电影、外出旅游,乃至开房间等内容,强调的是“公共”,与个人消费对立。现在的恋爱大军主要由两种人群组成,分别是学生和打工一族,这两种人无一例外经济能力都相对薄弱。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长,除非是高干弟子或者达官富豪的后代,他们手里可以自由分配的钱都是非常有限的。而打工一族则要看着工资卡里的数字过日子,每个月都必须精打细算。所以恋爱消费对这些人来说,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如何分配好恋爱消费、特别是公共消费,直接影响到恋情的进展和稳定。按照传统的观念,男孩子必须承担大部分的公共消费,而现在这样的观念虽然有所改观,可仍旧是以男方为主,就如同男追女依然是占大多数一样。尽管AA制盛行,但这种制度在恋爱的人群中是行不通的。所以一般来说,恋爱中的男孩子经济负担相对较重。
然而在我们身边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我有两个男性朋友就属于这种类型,其中有一个还算走运,交的女朋友比较会帮他省钱。不过尽管如此,我还是会经常听到他的种种抱怨。为了不至于出现经济危机,他经常是靠自己一省再省来勉强维持。他吃方便面的频率也和他跟女友见面的次数成正比,而发展到后来,他经常会寻找种种借口,来拒绝女友的约会申请。很多时候,他宁愿呆在宿舍里打游戏,也不愿出去陪女友逛街吃饭。偶尔一两次倒是无所谓,可一旦养成习惯,恋情就会出现危机。而另外一个朋友则更为夸张,他的女友会花钱可是出了名的。一般来说,每个大学生一个学期的生活费用大概在3000块钱左右,而据他自己和他的一些朋友的描述,他花在他女朋友身上的钱,每个学期不低于4000块。这要是发生在像我这样的穷书生身上,不去抢银行的话就只能卖肾了!另外男孩子都比较爱面子,很多时候哪怕自己真的很穷,也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等到事情完了之后,又一个人偷偷地跑回去听《冲动的惩罚》。当然,随着男女平等呼声的高涨,以及女孩子自主性的不断提高,女孩子也经常会主动站出来分担公共消费。我想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消费分配。爱情应该相互体谅和照顾,不能太过自私。爱情是两个人的事,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协调好恋爱中的公共消费分配有助于消除对方的后顾之忧,让双方都能轻轻松松永沐爱河。
可是笔者常常怀疑经济学家是否有浪漫可言。纳什发明了博弈论,为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崭新的方向,然而他却想不通恋爱为什么要绕这么大个圈,浪费这么多资源,他从精密的理论推论后,直接邀请刚认识的女子回家过夜,其结果是挨了个大嘴巴子。好在最后他还是找到知己。大名鼎鼎的凯恩斯的老婆据说是首席芭蕾舞明星,真不知道他是用哪一个理论骗到这个大美女的。尽管经济学家们说得头头是道,在笔者看来也未必可信。就像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她在讲到自己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时说:“我只是不想受经济学家们的骗。”管他什么成本收益,把所爱的人牢牢抓住,这才是最重要的。
文尾笔者,贫贱有道,世故无效,长途跋涉,数次离合,这才是爱情的真谛,可别为了那点不成文的爱情经济浪漫迷失了方向。真心希望各大高校女生能“不为饭卡找对象,只愿守候贫贱男”,但前提是,男孩子要自强啊!也希望此文过后物价暴跌,情也聊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