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诈骗怎成校园隐形杀手
二叔
对于'莫名其妙"的短信,我相信每个人都收到过,一般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手机短信里有很多“雷人”的广告,还有要求汇款的,这些已经是老掉牙的把式,一般情况我们是不会回应的。可是有人自称是认识你,你就不得不弄个清楚吧!不过这时候你已经悄然点进了恶魔的“陷阱”中了。笔者昨晚梦到“采花大盗
”
夜探女儿国,今早就碰到了这么一桩“嬉水鸳鸯案”,真还有点周公解梦,自圆其说的道理。笔者据搜狐网报道,西安工程大学大四女生小雨一连5天收到80多条要求见面的短信,对方自称名校毕业,单位不错,还是个单身,但小雨怀疑这是一个骗局。12月1日,一陌生号码给小雨发来短信,“最近忙吗?过得好吗?”看到手机没有显示姓名,小雨以为是以前的朋友,便打了过去。对方是一男子,称手机号弄错,但与小雨挺有缘,希望交往。这名男子称自己叫陈某某,25岁,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在西安东郊某研究所工作,还是单身。此后,每天给小雨发送十多条短信。“咱们有缘相识,不如出来聊聊吧。”两天后,该男子多次发短信要见小雨。小雨提出见面地点能否放在她的学校,而男子坚持要在外面,这不由得让小雨生疑。如果是骗局,目标绝不止我一个。”4日晚,舍友小兰用另一部手机拨通该男子电话,称找小强,对方称自己不是小强,犹豫片刻,马上回答说,有朋友叫小强,说不定认识。随后,该男子又开始给小兰频繁发短信,并称自己姓朱,这让小雨的疑惑更大了。5日中午,该男子又打来电话提出见面。小雨回电答应见面,但会带一同学,结果对方回复,称自己在上课不方便。警方查询后发现,西安东郊并没有男子所说的研究所。对此,民警,小雨经历的属于电信诈骗的一种,对方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同情心强,往往实施诈骗。遇到这种陌生短信或“一声响”呼叫,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予理睬。

如此骗局,何时才能结束?
对此笔者,除了对于大学生的警惕,就是对电信产业的不严密感到危机,用“送话费”当诱饵,骗你拨打语音电话以收取高额费用;短信提醒你银行账户有问题,骗取你的银行账号和密码;盗用你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频发短信让你帮忙充话费……近来,比垃圾短信、广告短信性质更恶劣的短信诈骗层出不穷,污染着我们的通讯生活。虽然手机开始实施实名制,但这并未杜绝短信诈骗,不少手机用户仍不断收到各种抛诱饵、下圈套的短信。时至年末,各种短信诈骗更加猖獗,学生如何防止被骗?除了要有面对诱惑的“淡定”心态,还要多分析诈骗案例,以此为鉴,避免上当。从骗钱到偏色,其实是我们欲望心里给了骗子一个机会,要不然他怎么能骗到聊我们呢?他们抓住了现在学生的各种压力心态,侥幸心里,从而欺诈行骗。所以请大家一定首先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第一条是“内去痴心”。骗子骗人之所以屡屡得手,利用的就是病字头底下一个知字,叫做“痴”。痴心分花痴、钱痴、名痴,每个人都有痴心,为情为钱或为名。把心里收拾一下,被骗住的可能会少很多。第二条叫“外防老千”。过去有句话叫“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只要见到的东西肯定是真的。现在我们说,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要防骗子团伙一起给你演戏给你挖坑。
文尾笔者,也提醒市民,应提高防范意识,如遇诈骗短信频繁骚扰,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也可通过公安机关和各运营商开通的投诉举报平台进行举报,通过正规法律途径打击短信诈骗犯罪。另一方面,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将手机号码、银行账号、银行卡密码等以任何形式告知陌生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