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光影骑士王
拍摄时间:2016年8月19日
▲01
有这么一首歌,它的歌词写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歌词里深情地表达了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共有一个家的理念。
作为北京城内第一座大型的民族文化基地——AAAA级中华民族园,是集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民族风情,歌舞表演,工艺制作以及民族美食为一体的大型民族文化园地。中华民族园分为南北两园,园内建有民族村寨36个,中国各民族的56组建筑,还有民族博物馆、民族展览馆、雕塑广场以及若干自然景观。走进北园,亭楼屋寨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按少数民族风格,真实再现出各个民族的文化遗存。那里建有民族村寨十六个,包括藏族、苗族、彝族、侗族、台湾高山族,朝鲜族、布依族、哈尼族、羌族,傣族,景颇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南园主要有民族博物馆和雕塑广场等大型设施,以及二十余个民族村寨。各民族的全部建筑均采用1:1的比例,真实再现各个民族的文化遗存。
在民族园内表演的民族体育项目共有9个表演点,分别为:蒙古族、苗族、佤族、土家族、白族、纳西族、景颇族、藏族、傣族景区,开展的项目有:苗族上刀山,藏族大象拔河、拉木鼓,佤族飞陀螺,土家族高脚马,白族推铁环,纳西族毽球,景颇族跳竹竿,蒙古族摔跤、抖空竹等项目。这些项目中的大部分,游客都可以亲身参与。
我这次游览属于“跑马观花”,上几张片也属于抛砖引玉,谢谢朋友们浏览!
门票:淡季门票60元(每年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南园关闭),旺季门票90元(每年3月16日-11月14日)
开放时间:8:30~18:00
地点:十号线北土城地铁站北,北京盘古大厦南,奥林匹克公园西侧。
▲02
傣族在节庆日都要在人脸上涂上一种叫做“塔纳卡”(香木粉)的类似膏状的东西,以示互相祝福之意。听说这个‘塔纳卡’还有美白、防晒的作用。这是傣族姑娘在给游客涂抹。
▲03
傣族建筑:傣族景区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7平方米,建筑复原按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典型建筑。规划形式为“寨”。傣寨由寨门、民居、曼飞龙塔、傣寺、寨心、泼水亭、水井、孔雀亭、桥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社区。这是傣族泼水节表演,游客可参与。
背景为仿建的著名的西双版纳曼菲龙塔
▲04
苗族表演
▲05
苗族上刀山表演的小伙子
▲06
为上刀山安装刀具
▲07
苗族上刀山表演
▲08
取材于四川九寨沟。巨龙般的水流从山顶的杉林中涌出,奔流而下,盘龙叠水瀑布宽80余米,高7.5米,属目前国内最大的瀑布仿真建筑。
▲09
▲10
碉楼民居,通常是羌族人用来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一般多建于村寨住房旁。

▲11
▲12
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和乐都县。这是土族表演,游客参与。
▲13
▲14
▲15
仿大昭寺广场建筑
▲16
侗族另一标志建筑——风雨楼,俗称花挢。因挢上建有廊和亭,即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挢。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挢,挢梁全都建筑在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大部分为木挢,还有石拱挢石板挢竹筏挢等,宽四五米。青石作墩,杉木铺挢面,上面是瓦顶长廊。长廊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雨,观赏休憩。
▲17
侗族建筑:侗族建筑景区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1平方米,建筑复原按贵州省从江、黎平地区的侗族典型建筑。规划形式为寨,由鼓楼、风雨桥、寨门、戏台、民居、水车、碾房、谷仓、稻田等组成。这是鼓楼。
▲18
满族建筑
▲19
▲20
▲21
在白族建筑群中表演
▲22
大理三塔
▲23
▲24
新疆境内最有名最大的古塔——苏公塔(1:1)
▲25
南园,有仿照重庆大足石刻建的佛像群。
▲26
▲2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