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催眠与论语及其相关的再认识

(2011-12-05 14:14:30)
标签:

催眠

儒学

生命

拥抱

健康

分类: 美文

注:转载自学生的博客,不是我的原创,谢谢厚鸣同学(笔名)。

最近在读论语(钱穆,论语新解),在听完阿苏老师的催眠课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对于论语有了些更深的认识,这倒是我意料之外的。

首先,我想先说说自己读论语的一些经历。我们这一代人中很少有对儒家经典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读,我最初接触论语已经是高一(初一的课本中论语十则就不算在列了),当时年级有个“强化班”(周六上课),语文课上读到就是胡勇老师讲授的论语以及班主任徐龙老师讲的孟子,都是儒家原典,一句一句的解读,这让我获益匪浅,真的感谢两位先生对我儒学的启蒙。但后来随着应试压力的增大,原典阅读就此搁浅。上了大学后由于自身的惰性,也未坚持读下来,直到最近随手翻到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便手不释卷,真像碰到了相识多年的老友一样。

刚上催眠课,阿苏老师便旗帜鲜明的提出:催眠最重要的并不是如何将人催眠,而是明白催眠的道理是什么,因为道和理无法统于术的话,便成了有术无道,就变成了“杀手”。在论语中,孔夫子是这么说的: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只像一件器具一样,只供某一种特定的使用,其言下之意不正是说一个人如果只殷殷追求于事物“器”或“术”的那方面,而忽视了“道”,就很容易丧失自我,很难成为君子,相反变成了小人。我想到了哈利波特里面的伏地魔,他其实是一个很具天赋的魔法师,但他学来的魔法只为了恐吓和统治他人,便成了“无道”了,因此需要以哈利波特为代表的“道术合一”的“正义之师”消灭他。老师后来有举了著名的“海德堡事件”,让我对于催眠“道”先于“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老师谈到催眠是无所不能的,但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催眠,比如教科书,催眠其实是一种合作,人被催眠不是因为催眠师有多么厉害,而是你愿意去相信他。我真想为这些思想而鼓掌,太妙了!催眠的状态是人类本身存在并一定程度上需要的,试想,你不被语言所催眠,如何能正常阅读经典?但值的思考的是,如果一个人被一个恶意的催眠体系所催眠的话,就需要去批判和改变他它,比如儒家的四书五经,若异化成科举制度的“愚民”工具,就要将其变革;反过来,我们中华几千年的儒学传统如果都被“反催眠”,而忘得一干二净的话,这也是不利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个时候需要加强“催眠”,但这个加强绝不是国学热,而是对儒学的一场大讨论,一场彻底的思想解放,这样才能解决当今中国古今之争、东西之争的良方。FT中文网上秋风的大作《儒家进入中国政治思想中心》[1],我有所拜读,这是一篇较值得玩味的文章,因为标题本身就是伪命题,儒家只是各路学者斗嘴、讨论的的热点话题而已,并没进入什么政治舞台中心。但这个时间点,因为马上快到了十八大换届时期,新的执政团队必将提出新的执政理念,这个时候正是各路学者大力宣传各自理念并试图得到正名的关键期。我认为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中华儿女真的到了该仔细思考和度量儒家传统的时候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我认为要坚持一件事,那就是读原典,要回到论语本身。

课堂上我印象非常深得一句话是: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孔夫子说的是“泛爱众而亲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泛爱就是从爱自己爱亲人从而爱别人爱社会。爱自己与自私是两个有着截然差异的概念,自私是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且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而爱自己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真的要做到爱自己的话,就要爱自己的优点,也爱自己的缺点,爱自己还包括爱维系我们生命的内脏器官,还包括善待并运用好自己的潜能。试想:当我们爱一个人时会怎么做?会让他高兴,会说我爱你,会感激他为我们做的一切。而当我们说爱自己时,是否对为自己生命付出最多的五脏六腑说过感谢的话,是否对它们说过我爱你,是否每天保护它们不让他们受到伤害?没有,我们没有如此做过。我们不但不珍爱它们,而且每天都还要伤害它们。吃不易消化的山珍海味,是满足口欲而绝不是为了胃,反而是在伤害着胃;喝酒,是为了一时的刺激,却给肝胆造成极大的负担;吸烟,只是为了排遣一时的无聊,却没有想到伤害了维系我们生命的肺。所以我特别赞同阿苏老师所提到的:你要获得多大的快感,你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还有,科学家用理论推算出人的大脑的潜能是十分巨大的,所能涵纳的知识高达100座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量,每个人其实都有一座宝库,但是因为有些人不会“爱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有宝库的存在,以至于自己能力发挥得极为有限,乃至抱憾终身。

但爱自己还只是泛爱众的第一层,第二层是爱父母爱亲人。孔夫子是一个极其讲究“孝悌”的人,他认为孝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爱父母爱亲人需要深深的理解他们对自己成长的艰辛付出:母亲含辛茹苦的十月怀胎,父亲为了家庭而四处奔波,爷爷奶奶为了能给孙子一个更大的红包而平时缩衣节食……亲人的爱是我们成长的极佳养分,如果我们真的爱他们的话,就应该多帮他们分担忧愁,哪怕仅仅是帮母亲洗脚和为父亲捶背。进一步说,爱亲人的深层又会回到爱自己,因为亲人希望自己能更平安、更开心、更顺利的生活,如果想到这点,我们还会醉酒驾车吗?我们还会郁郁寡欢吗?我们还会偷懒怠堕于学业吗?

爱的最深层便是爱别人爱社会,孔夫子描绘的天下大同社会一定是一个互相爱戴、相互包容的图景,我们爱这个社会因为有那么多爱自己的人,我们爱社会因为社会给予了我知识和力量,我们爱社会因为我们还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建筑更美好的明天。现代社会,为什么现代人会过的不开心呢?会不会是现代人不会“爱”呢?对于爱的理解关系到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乃至对人生对世界对宇宙的理解,所以应该普及爱的教育,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很荒诞,但大家有没有感觉到现在的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更多是利益的追逐者,而不是爱的传播者呢?可能爱的教育是很“虚”的话题,但如果我们不在小学在中学在大学反复的讲爱、讲感恩、讲“泛爱众”,又怎能希冀这个社会能凭空更加和谐呢?

写到最后,我想再一次感谢亲爱的阿苏老师,真的感谢您催眠课这两天以及之前的小组工作课上为我们所呈现的如此生动的教学和深刻的分享。尽管我们对于催眠“术”的运用还不太成熟,但我自己只要勤加练习就会慢慢研习到的,我认为至关重要的是真正的领悟到了催眠的“道”之所在——善导人心,推此及彼,以后不管自己有没有从事社会工作事业,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帮助更多的人“自助”,让更多的人发现并开发好自己的金宝库。

有时候,我时常回忆起那天送别会时的场景,那首欢快的《小手拉大手》是那么的动听和feeling,那时每个人深情的与阿苏老师的拥抱,我们都希望这一刻的催眠永远不要被唤醒,因为那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1]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2026?page=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