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人际关系,原来如此轻松
——读《好人缘就这么简单》
有一身好本事,可以安身立命;有一个好人缘,可以八面来风。美国著名发明家和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你还在为人际关系的问题而苦恼吗?你想立刻拥有好人缘吗?

背景故事:打开你的心门
拿到机械工业出版社寄来的《好人缘就这么简单》,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纯白的封面,点缀着二片透红,让人联想到白雪之上的鲜艳的草莓,不由得心生喜欢。
你看,赢得好感就这么简单!喜欢一个本书,可以如此简单;喜欢一个人,也可以如此简单。这就是本书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好人缘》的作者和田裕美,小时候是个羞怯的女孩,最怕与人打交道了。但是,后来的她,却发生了巨大变化,靠与人打交道成就了自己的事业。20多岁便成为全日本最年轻的女性代理店店长,世界142个国家中排名第二的销售员,29岁时年薪达到3800万日元,差不多合到300万人民币吧。她还担任了外资培训公司销售部长、并晋升为社长。
那么,和田裕美成功改变的诀窍是什么?我们可以学习吗?她告诉我们这很简单:“接受对方,并且被对方接受”。
“接受对方,并且被对方接受”。我们许多人也知道这一点。与众不同的是,和田裕美没有满足于知道,也没有满足于做到,而是把她发现与更多的人分享。由身体力行的高手,成为传道解惑的导师。在她的课堂上,传授的主要内容就是“让人喜欢的说话方法”。这些方法,都写在了《好人缘就这么简单》里。我把它概括为四大口诀:好话成为口头禅;婉言谢绝也不难;让人喜欢很简单;心存感恩苦变甜。
口诀一:好话成为口头禅
做一个好人,要有“三好”: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中国有句老话:“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许多人有了好心,做了好事,但是嘴巴伤人,所以好心经常是没有好报。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但是,有的朋友说了,我也会讲好话啊,有时嘴巴也很甜啊,可为什么没有效果呢?你且打住,“有时嘴巴也很甜”?问题就出在这个“有时”上。和田裕美的发现是:说好话有时不行,偶尔不行,要经常说。经常到什么程度,好话成为“口头禅”。
啥是“口头禅”,就是你无意识中高频率出现的习惯用语。你看,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口头禅,比方说,用得比较频繁有:“那个……那个”、“这个……这个”……、“就是说……就是说”等等,东北人常说的“那啥、这啥”也是口头禅,当然还有些不太文雅的口头禅:“妈的……妈的”、说话者没有骂人的意思,只是习惯性地脱口而出,却把别人的妈也捎带上了。作者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把类似的口头禅换成“谢谢”、“哇,太棒了”、“好”、“漂亮”、“一级棒”等等这些词,可以治疗口冷、口苦、甚至“口臭”。小小改变,会大大增加受欢迎的程度。
作者自己就是这样,她说:
“虽然不是所有场合都说谢谢,但对我而言,说谢谢的情景还是很多的。这已经是我的口头禅了。……好像已经形成了自然反射,所以才会脱口而出。”
由这样的口头禅,形成了和田裕美式的应答:比方说,在商店里面,服务员的推荐说:“这个,您觉得怎么样?”
和田裕美式的应答是:“谢谢,是啊。”
比方说,在办公室里面,同事转告她:“和田,刚才有你的电话。”
和田裕美式的应答是:“谢谢,是谁打来的啊?”
又比方说,乘坐出租车在路上的时候,司机问:“那么,走青山路吧?”
和田裕美式的应答是:“谢谢,就按您说的走。”
如果有人问她:“喝咖啡吗?”
和田裕美式的应答是:“谢谢,我自己冲吧。”
谢谢多了人不烦,好话变成口头禅。要不,你现在就练一练:“谢谢提醒,我记住了”!
口诀二:婉言谢绝也不难
上面讲到,好人缘的本质是接受他人,也让他人接受自己。有些人会说了:那是不是对他人的要求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呢?我辈非佛,当然不能有求必应了。其实啊,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些不想做、不该做、不能做,勉强去做了,结果呢?大半是自己不爽,别人不快。作者这里给我们的技巧是“拒而不绝”。她说:
“拿出勇气,拒绝对方。不能满足对方期望的人,并非从此变得一无是处。拒绝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你抱歉地告诉对方:‘嗯,实在是对不起啊。实际上,我非常想去,但是现在真的抽不开身。’”
“拒而不绝”,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婉言谢绝”。“婉言”重在一个“婉”字,“谢绝”重在一个“谢”字,这样的拒绝应该不会很为难,估计大多数的人都比较容易接受。
读台湾女作家张小娴的作品,我发现她的书畅销,不仅在于文笔好,而且在于她对人际关系的把握,有一个关于拒绝的事情,她是这样讲的:
“当一个人跟你说,你太完美了,他没法爱上你,你有没有想过,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
因为他没法爱上你,惟有这样拒绝你。
不是你不好,而是你简直太好了。不是你配不上他,而是他配不上你。
这个借口,既挽回了你的自尊,也保住了大家的友情。”
张小娴式的谢绝很巧妙,特点是“实话虚说”;和田裕美异曲同工,她主张“实话实说”。比方自己病了,在丈夫提出按摩的要求时,她会说:
“对不起,虽然我知道你也很辛苦,很想为你揉揉肩、捶捶背,但是我今天感冒了,身体不舒服,不能为你做按摩了。”
先致以歉意,再表示理解,最后讲明今天不能做的原因。这就是和田裕美式的拒绝。她强调的重点不是技巧,而是坦诚。她把不想做,勉强为之称为“伪善行为”。她用与中文相通的“伪”字做比喻:
“从‘伪’字的写法来看,左边是一个‘人’字,再加上右边一个‘为’字,为了他人而弄虚作假,变成了虚伪的‘伪’字,颇为深刻地反映了人们的某些真实心理。”
在和田裕美看来,拒绝是不完美的,但是在没有办法两全其美时,与其勉强自己,不如坦诚以对,这是一种更可取的“拒绝”,也是一种更质朴的礼貌。
既要实话实说,又要“拒而不绝”,这与佛理中的“方圆得体,浑厚温和”一脉相承。《菜根谭》里面就说了:“做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意思是,没有真情实意,做事就会踏空;不懂得灵活应变,为人就会碰壁。所以,为了更长久的好人缘,我们即需要Say
yes,也需要Say No,但是要学和田裕美,真诚柔和地Say No。
(其余看点略。本博文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财经夜读2010-6-5【点击进入】>思卓书坊栏目播出!收听“思卓书坊”,参与主题抢答,分享免费好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