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思卓
杨思卓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501
  • 关注人气:2,1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思卓读书:扎根本土,好官好人

(2009-06-05 08:51:58)
标签:

杨思卓

读书

县委书记

张克鹏

小说

本是同根

文化

分类: 思卓读书

杨思卓读书:扎根本土,好官好人

                      ——读张克鹏长篇小说《本是同根》

 

    对于中国官场上的那些人,那些事,老百姓总有个探究心理,毕竟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老百姓一直被官场左右着。于是,近年来,官场小说保持着持续升温的姿态出现于市场。在众多的官场小说中,孙春平所著的长篇小说《县委书记》作为中国社会热点小说丛书之一,是一本难能可贵的官场小说。

    高、大、全的县委书记

    孙春平的《县委书记》可谓官场上的一曲正气之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具备了高、大、全的特点。县委书记成志超只是吉冈县的一个挂职干部,但对于县长陈家舟贪污公款、豢养打手等等腐败行为,他凭着一颗对百姓负责的良心,坚决与腐败分子斗争到底,全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高大的县委书记形象。另外,公安局长魏树斌有勇有谋、铁血柔肠、正气凛然,也不失为一条好汉。

    此外,《县委书记》所呈现的宏大场景,以及激烈的矛盾斗争,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场面。一个号称“飞鸽”牌的挂职干部,一个号称“坐地虎”的当地黑势力头目,成志超与陈家舟的对峙,既微妙又紧张,令人不禁捏一把汗。

    读完之后,感觉不错,但是还不够痛快,却又难以明志,心中总是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究竟何因?在一段时间内,我不得其解。直到我品读了张克鹏的长篇小说《本是同根》后,顿然开窍,性情纯真才是真。

    真性情胜于好文章杨思卓读书:扎根本土,好官好人

    《县委书记》的成志超毕竟是“移植”过来的,在老百姓眼中,这个挂职的干部,说得幽默点,就像是天上掉下的成哥哥。用小说中的话来说,他是一个“飞鸽”,期满就飞。不禁让老百姓怀疑,他能否在此地扎根,为民请命?而《本是同根》的马之宗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干部,扎根一方土地,着实为民做事,是一个好官、好人。

    蓦然回首,在林林总总的官场小说中,其中有很大部分缺乏一种本土的气息,一种人性的强化。探寻其深沉的原因,不难发现,如今的官场小说,绝大多数是投读者所好,满足老百姓对官场中那些事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却很少有深触人的灵魂世界的作品。如张克鹏所说:“那些应读者胃口而生的作品,那些随风而舞,急功近利的作家,只能是昙花一现,流星一烁。”

    然而,张克鹏的《本是同根》却大大弥补了许多官场小说的这一缺陷,令我读毕不禁欣然击掌,在为小说中扎根本土,扎根人性的特点所感动的同时,也深为张克鹏的创作精神所感动。

    张克鹏认为“一部好的作品中,真正闪光的东西,在于它真正意义上的责任承担。只有承担责任的作品,才能触击读者的心灵。”所以,他号召作家把真正的良知和责任溶入作品,同时,他在创作中“努力把目光盯在现实的肌肤上,把笔触伸向现实的内核中”。于是,他的笔触所到之处,正是人的心灵深处,触及了人的灵魂世界和滋养了人的精神荒漠。

    朴实无华,平中见奇

    与《县委书记》一样,《本是同根》塑造的也是一个县委书记形象。然而,相比之下,《本是同根》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更为朴实。

    马之宗上任日和县县委书记后,为了尽快扭转日和县贫穷落后的经济局面,融资建设大型铝厂,进行老城改造和移民新区的建设和搬迁工程。然而,美好的城市规划却遭到了原日和县副县长马天成——马之宗四伯的极力阻挠。

    马天成是一个老革命,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亲民爱民,对老百姓有着深厚的情感。曾领导群众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深受百姓爱戴。尽管退休在家,在日和县仍具有非同寻常的威信和影响力。

    由于在位期间,马天成未能进行荆台乡的穿山渠工程,就此留下遗憾。所以,在侄子马之宗担任日和县县委书记后,他寄予极大期望,希望能够弥补这个遗憾,于是央求马之宗尽快上马穿山渠工程,解决荆台乡的旱情。可是,马之宗从科学角度出发,认为穿山渠工程投资大于效益,发展缓慢,明显违反科学发展规律。没想到,马天成却是僵化的革命思想,认准了穿山渠工程是为老百姓办好事,谁不办好这件事,谁就心里没有老百姓。马天成明显是感性重于理性,正因为此,马之宗及其兄马之玉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了极大阻力和压力。

    面对亲情和使命,马之宗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许多的委屈。然而,城市发展迫在眉睫,面对阻力,他毅然着手开展城市改革。对于四伯的不理解,马之宗默默忍耐着,坚持着。直到铝厂建设完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移民新区工程完满落成,这位县委书记才暂得舒解。

    小说写到这,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质朴无私、勤政为民的县委书记,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人民的好公仆。

    此外,《本是同根》表现的是作者对当下农村的发展做出的深入观察与思考,矛盾斗争更深刻,人性特点更复杂。

    比如说,从范嘉白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名为民谋利的好官,曾自掏腰包发展村中经济,将贫困的将和村打造成“亿元村”;他又是一个贪污腐化的昏官,为求私欲中饱私囊、贿赂官员,行为腐败。他并非一无是处,最后却落入恢恢法网。

    又比如,马之夏这个人物形象,他的人生追求与马之玉、马之宗和马之德三人的有所不同,他已经将党性模糊化了,升官发财才是他的最大愿望,追求享乐才是他生存的目的。对于这样的一个人,我们已经不能简单地判断他是好人坏人,是善人恶人,也不能进行简单的道德评价,而是应该深刻地认识和思考他的人性特点。读完《本是同根》,你会发现张克鹏在小说中给我们展示的正是一种发人深思的力量,尤其是作品末尾马天成与马之夏的父子对话,那正是人性的对话。

    走进小说,走出官场

    读张克鹏的《本是同根》,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动人的故事情节,也不仅仅是曲折的人物命运,重要的是感人肺腑的人性力量。畅游在小说中,我们处处可见新旧观念的碰撞,党性人性的交叠。可以说,张克鹏不是为写官场而写官场,而是走进官场看人性,走出官场看官场。他的小说给予我们更多的是对现代农村改革的深刻思考和对官场人性的探究。

    忽然想起雷达先生的一些话,他认为现在很多的官场小说很难上升为政治小说。而对于政治小说的定位,雷达先生曾说:“我一直觉得,当下中国的文学缺的就是优秀的政治小说。政治小说不仅会涉及社会深层结构问题,还会涉及政治文明和文化心理结构,深触人的灵魂世界和时代的精神课题。”如此说来,《本是同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官场小说的定位了,它是一部政治小说,更是一部优秀的基层政治小说。所以,我认为《本是同根》真正值得号召深入基层的人民干部所学习,值得我们广大群众所赏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