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思卓读书:法制第一书——《韩非子》

(2008-12-29 09:20:23)
标签:

杨思卓读书

北大领导力

思卓读书

宗教

《韩非子》

法家

韩国

教育

分类: 思卓读书

杨思卓读书:法制第一书——《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1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法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智慧超群,思维敏捷,极善写作。与李斯同拜荀卿为师。他目睹韩国的削弱,多次上书力谏韩王变法图强,但终不被采纳,于是发愤著书立说,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多万字。 

杨思卓读书:法制第一书——《韩非子》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全面地阐述了思想家韩非的深邃的理念与明确的主张,也生动地展现了文学家韩非的独特的文采与峭刻的风格。

 

韩非的思想理论

 

   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攻击主张“仁爱”的儒家学说,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

 

   韩非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韩非的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韩非的法、术、势

 

    在韩非看来,商鞅治秦只讲“法”,不讲“术”;申不害只讲“术”,不擅“法”;慎到片面强调“势”,这都是不全面的,“皆未尽善也”。只有把“法”、“术”、“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切实可行的。 

 

    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的哲学思想

 

   韩非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解老》、《喻老》两篇中。韩非借解释道家《老子》一书,对《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道”,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赋予了客观物质性的内容。

 

    韩非对《老子》的“德”也作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对道和德的解释,涉及到了一般和特殊这对哲学范畴,它标志着人们的抽象思维水平又有了飞跃,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韩非的认识论

 

    在认识论方面,韩非受荀况的影响最大。他认为,人们的认识都必须依赖于感觉器官,人的眼睛能看东西,耳朵能听声音,心能思考问题,这都是人具有的自然属性,所以他称之谓“天明”、“天聪”、“天智”。他说:“目不明则不能决黑白之分,耳不聪则不能别清浊之声,智失别则不能审得失之地。”在认识方法上,韩非主张“去喜去恶”,切忌主观偏见和先入为主的成见来左右人们的认识。

 

    韩非的认识论,虽然还属于朴素唯物论的范畴,但它的理论思维水平,无疑是先秦思想家最高的。

 

韩非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韩非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虽然韩非的主观意图是说明法治与礼治的根本对立,着意批判儒家宣扬的礼治思想,为法治战胜礼治制造理论根据,但它确实客观地揭示了当时儒法两种思想根本对立的现实。

 

    当然,韩非的矛盾学说,也有过分强调对立,把斗争绝对化的倾向,这也是不能忽视的。

 

韩非的治国之道

 

    为了适应新的政治形势,法家提出了新的治国之道。君主就这样用法用势治民。他不需要有特殊才能和高尚道德,也不需要像儒家主张的那样,自己作出榜样,或是通过个人的影响来统治。

 

韩非的文学智慧

 

    除专门为君主所阐述的法、术、势的思想之外,《韩非子》一书还包括其他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内容。就文学方面而论,在中国文学史上《韩非子》也占有十分重的地位。作者以寓言、传说的形式,为我们记述和保留了许多优秀的故事。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总之,《韩非子》一书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可以使读者从中受到很多教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