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回家,豆子拉我进屋,告诉我她挨打了。定睛一看,胳膊上有几处很明显的红色痕迹,胸前也有一处。
原来是上午第四节课,已经发了三张语文试卷,数学又发了两张卷子。豆子就嘀咕道:“怎么那么多作业。”老师嗔怪道:“不愿做的就别拿。”豆子继续小声嘀咕:“我就不愿做。”不料,小同桌嘴巴快学给了老师。老师生气了,拿起小棍抽了豆子几下,胳膊处四处 ,衬衫薄,左胸处竟也有两处。
豆子气不过,抢过同桌的卷子,又用胳膊肘子把那个小男生弄哭了。老师后来给那个男孩发了一张。
我当然是心疼的了得,但在她面前,只能不露声色,慢慢询问。
这样的事情如何处理呢?
1、拍下照片,铁证如山,像新闻里有些家长一样状告教育局。那老师一定会受到惩罚。
这是事后一闪而过的念头,是我最不齿的下下策。
2、告诉班主任,让她斟酌处理。
可是家长会上,数学老师曾提过有家长向班主任反映她的事,言辞恳切的说,遇事跟她沟通,她绝不会对孩子另眼相看。如果跟班主任说,她会更不悦。
3、给她本人打个电话询问
打了说什么,我家孩子怎么了?为什么挨打?事情的起因经过都清楚了,那不是明知故问吗,说不好反而会被疑为兴师问罪。
但最终我什么都没选,而是和豆子一起躺在床上谈话,豆子叙述时情绪很激动,几次哽咽,我搂着她给予她安慰。
细想起来。豆子发生这样的事,应该不是偶然的,上次奥数逃课,上课两次因说话被老师批评,言语间时常流露出对老师颇有微词,都已经表明豆子在数学课上的表现欠佳,这是导致数学老师借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豆子的数学成绩还是不错的,一年级时是班里两个100分中的一个,这两年也是名列前茅。但对于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度还令人堪忧。
曾在前面的博文里提过,豆子的数学老师是三年级时换的,这位美女老师平时不苟言笑,虽然和班主任老师的亲切随和不同,但的确是很敬业。无论从作业批改还是平时测验都可以看出。也许孩子们是先入为主,也许这位老师要求严格,个性严谨,常听豆子唠叨,老师把xxx打哭啦,把xxx的鼻血打出来了,把豆子的大组长撤掉了,偏心男生等等。我知道孩子挑剔老师是最愚蠢的做法,屡屡劝解,也曾跟班主任老师沟通,依然收效甚微。
老师想出成绩,严格要求没错,但这样简单粗暴的结果是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豆子心直口快,不会掩饰自己的言行,自然言多必失。
我首先承认老师这样做是不对的,安抚她的情绪。又再次否定了豆子想要转班的想法,断了逃避的后路。
引导豆子回到最初的起因,穷原竟委,同桌告状固然不对,但他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呀,从平时的表现来看,他也不是那种无事生非的孩子,豆子对他撒气,以偏概全,也是有责任的。
又站在老师角度想,学校没钱复印卷子,老师还要委托家长帮忙复印,快考试了,为了让同学们考出好成绩。老师心里已经很着急,可豆子你又在那里“不识好歹”当然会让她气不打一处来了。
接着又给她讲真正的“坏”老师,让学生吃屎,打学生致残,猥亵学生等,让她从愤怒中慢慢解脱,最后,豆子也承认老师是为了同学好,不是那种“坏”。
本来想让她下午找老师解释一下,顺便让老师也看看自己的伤,让老师也心存后怕,不要再重蹈覆辙,但豆子那般坚决,绝不屈服和低头的样子。就没再说了。
豆子走到门口,我喊住她,叫她回来,紧紧拥抱她。告诉她,无论发生什么,妈妈都会和她在一起,告诉她,如果遇到数学老师,还是要和往常一样打招呼。小姨为了安慰她说:”三年之后,如果你还有气,见了她咱们就不理她。”豆子笑了。
她笑着走了,我的心依然不能平静。
我不是一个袒护孩子不讲理的家长。相反同为教育者,对老师常感同身受来理解。不否认今天这件事,孩子的因素当然是有的。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要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在很多时候要把他们当大人,当大人一样尊重,讲平等和民主,在很多时候也要把他们当孩子,当孩子一样欣赏、等待、宽容。这样的老师,才会散发人性的光辉,以自己人格影响和感染学生。
三年级的孩子,对老师都存有朴素的崇敬,豆子对班主任老师的依恋和崇敬,班主任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诲和爱,让妈妈都感动。为什么同样的孩子却有这样大的区别呢。
下午豆子回来了,说上了节数学课,她让老师看了她的伤,老师变得和颜悦色了,跟她开玩笑:下次我打你哪儿?
我问她:“那你原谅她了?
豆子撅着嘴,有点赌气的样子用力地说:“嗯。”
我的心依然在颤栗 。
在孩子面前,所有的大人都应该肃然起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