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段时间的情绪不大好,最明显的反应是在写作业的时候,效率不高,老是要磨到很晚,字写的也很狗爬,我软硬兼施,收效甚微。
实际上发现问题存在已经有些日子了,只是来不及思考来不及整理,那天听了群里那位心理学专家的讲座,边听边琢磨,知道问题的症结还是在家长这里。
孩子的作业不算少,对她这样大的孩子,本身就是挺麻烦的事,她烦躁、反感的情绪无处发泄,家长还在旁边推波助澜,孩子就变本加厉地厌恶做作业,所以效率低下就在所难免了。
感觉她总是在拖延,拖延到最后,在家长的忍耐将要达到极限时做完作业,
初步推测原因如下:
一是不想写日记,虽然对她日记的要求很低,但这段时间她还是有抵触,已经连续一周只字未写了。也许她潜意识里会想,我做完了还是不能玩,还要写日记,不如磨磨蹭蹭。
其次是对我的方式,有时由于累或忙,会有些急躁,言语表情间就显得不耐烦,显得对她有点失望。有时甚至会来点硬对硬的冲突。这样的结果就是她对自己信心减少,甚至产生妈妈也觉得我不行这样消极的负面情绪,使她愈加怠惰。
其实我使用的方式,都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问题就在哪里潜伏着,伺机发酵,伺机窥探,伺机爆发。
最后的结果是一连串的恶性循环,字写得不好,作业准确率不高,当然会少不了老师的批评,也会使她产生消极的连锁反应,何况是这么大的孩子,批评挨的多了,就会变得无所谓了。在老师面前想要表现好的一面的愿望也会越来越淡,直至使自己淡出老师的关注之外。
发现这一点是她回来说。数学老师要撤她小组长的职,因为她总是一下课就跑出去玩,总是忘了收作业。最终在班主任老师的坚持下才被保留下来。
孩子的责任意识也会随着对自我认同的程度减弱而淡薄 ,这些,都使我痛定思痛,反思自己了。
鲁迅曾说过:“我的确时常解剖自己,但更多的时候我是更无情面的解剖自己。”我也是有必要解剖自己的时候了。
一、包办太多
总觉得孩子还小,许多事情都大包大揽,事必躬亲,搞得自己身心疲惫,做作业时,看她慢就着急,索性陪着她一起,孩子见你急成那样,她反倒优哉游哉了。孩子的责任教育没跟上。
二、倾听太少
虽然也会听她唧唧喳喳讲些事,总是不由自主的上纲上线,那天说班上一个男生,气呼呼地骂人家傻子,我立马出言阻止,她极为不满,委屈的眼泪都出来了。我当时也觉得后悔,应该让孩子说完,不让孩子扫兴。没有很好地做到,先倾听,慢分析。
记得看过一本书上说,妈妈要柔,妈妈要弱,这样孩子的独立意识责任意识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来。俗话说“懒娘养出勤快女儿”就是这个道理。妈妈剽悍强势,颐指气使,孩子就会出现问题,“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虽然我在生活中完全不是这样的人,但在孩子面前却不尽然,那有意无意的武断和粗暴,实际上还是屡屡发生的。
终于有机会来拯救迷失的我了。
周六周日由于和爸爸去姐姐家吃喜,因她爸有事耽搁,回来已经很晚,作业没写完,她急得不得了,烦躁,想发火。又由于白天玩得兴奋,疲惫不堪,眼睛都睁不开了。我用前所未有的平静,大海一样的容量化解她的一切情绪,帮她分析,作业可以不做吗,如果可以,现在就收起来。她说不可以不做,好,这说明她还在乎老师,不愿不负责任地一推了之。那既然必须做,只有两条路,一是现在坚持写完,另一条是现在去休息,明天我早一个小时叫你起床再写。她平静下来,说自己太瞌睡了,选择了第二种,倒在床上就睡了过去。
这星期的事情属于偶然,本不该在周末让孩子这样劳累,但既然已成事实,就得面对现实。我很欣慰,我很好地把握了自己的眼神,语气,那么清醒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体谅她的感受,使她也不再乖戾、任性,而是自己权衡,自己做主,心平气和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正如我所欲预料的,早上她也并没能完成作业,摸摸额头,有点低烧,说头晕恶心,让她给老师发短信请假,余光看她三次才定稿,第一次,开头是,老师,对不起,第二次,老师今天我病了,第三次,老师好,我是xxx,我今天头痛,外加恶心,请给我请半天假吧 。
记得她小的时候,前一天玩得太疯,晚上就要哭闹一番。昨天玩了一整天,晚上又去吃火锅,自然也是兴奋异常,睡得晚一点 ,早上不舒服,应该是预料之中的。但硬逼她在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去做作业,去上学,显然都不合适。
何况,问题的真正症结在于,教她如何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把作业当做自己的使命自觉地去完成,在于如何营造更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改善日趋紧张的母女关系。正好赶上我们一模,放两天假,也决定让她请假半天来共同面对这些问题。
也许有人会担心落下功课,可是如果孩子的潜在问题没解决,上课的效率也是事倍功半的,况且与孩子的孩子的健康快乐相比,没有什么比他们更重要的了。
于是赶紧开始补课:
当孩子遇到烦恼时,家长如果不及时去了解孩子的烦恼,不去帮助孩子克服烦恼,轻者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重者会使孩子走入极端。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当他们的美好愿望与现实产生矛盾时,就会有烦恼。那么,作为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烦恼呢?家长可以这样做:
多与孩子沟通:
父母多与孩子接触、沟通,创设家庭民主氛围,让孩子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参与家庭讨论,有自己的主见。当孩子有烦恼时,他(她)就乐于讲给父母听,让父母帮助解决、克服。
多关注孩子的烦恼。
如果父母忽略了孩子的烦恼,以自己工作忙、事务多为由对其置之不理,必会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当孩子烦恼时,不妨耐心听听他们倾诉,多了解一下孩子,正确引导孩子积极地面对烦恼,消除烦恼困扰。
教给孩子克服烦恼的方法:
一是学会倾诉
告诉孩子有了烦恼,不要闷在心里,学会倾吐自己的烦恼,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悦纳自己,避免长时间积聚烦恼,产生紧张、悔恨、绝望等情绪。每天要留给孩子倾诉的时间,如晚饭后,或临睡前,设身处地站在孩子角度,替其分忧解难。
二是自我放松
告诉孩子有了烦恼,可到空旷之地大喊一声或有节奏地深呼吸。也可做感兴趣的事情冲淡烦恼,如看书、找小伙伴聊天、室外运动、听音乐、洗热水澡等。不要过多约束孩子,让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有多种爱好选择,他们便会有多种自我放松的方式,这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最后,为了能让孩子远离烦恼,父母还要多创造愉快的家庭环境,父母轻松愉悦的心情也会让孩子变得快乐起来。
周一上午总的来说是快乐的,我们先是听了会歌,开始写作业,表现不错,虽然说有时头晕连走路都有些摇晃,心情还是不错的。当然我适时地鼓励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字写得也比以前好多了。跟她谈悦纳自己的事,以自己为例,说自己有温暖的家,可爱的女儿,喜欢的职业,感觉很幸福。终于引她说出自己作业太多,写不完会挨骂,所以觉得不幸福的心里话。
我猜得一点也没错,都是作业惹的祸,其实作业如果讲点效率的话,也不是太多。其实妈妈的方式讲点艺术的话,也不是件大不了的事。看来就算是这样很小的事,处理不好的话,也会后患无穷的。
找到症结所在,就好对症下药了。我得继续补课。
奖励她玩洛克王国游戏,怕她身体虚,对眼睛不好,约定20分钟,时间到了,她还依依不舍的时候,我不再像以前一样急躁甚至专横,轻声对她说:“我们说好的,20分钟,如果你说话不算数的话,以后妈妈就不敢再让你玩了,是不是。”她也依从地关了游戏。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们班的同学都在上课,我还在这里玩游戏,也太那个了吧。”太那个了吧,似乎含着点自责和羞涩在里面。
中午看她好多了,就建议她今天自己去上学,叫她把书包里今天不用的书拿出来轻装上阵,她出发了,在窗前默默目送她小小的背影远去,直到给她小姨打电话确认她已经到学校 (小姨在学校门头开的店,每次上学放学她都要去打个照面)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做父母的任务,就是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消除问题带来的各种烦恼,帮孩子重新拥有开心快乐的好心态。
要民主不要专制,要艺术不要粗俗,要理智不要冲动,要柔弱不要强势,要疏浚不要压制,要真爱不要扼杀。
女儿啊,妈妈那么爱你,所以,一直学着怎样做一个好妈妈。也许以前妈妈无意中伤害了你,请你原谅。我一定会和你一起慢慢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