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手机给你带来恐慌
(2009-07-02 14:13:29)
标签:
心情手机综合症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杂谈 |
分类: 我&媒体 |
(本文已刊登于09年《精品购物指南》,请勿转载,谢谢!)
韩小姐原来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人员,由于工作的需要,她的手机必须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而且每天电话都特别多,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有电话打进来。因此,韩小姐一听到电话铃声响,整个人就会进入紧张状态,久而久之,甚至变得有点害怕听到手机响,只要听到手机响,就会出汗、心跳加快。
最近,张小姐跳槽到另一家待遇更好的公司改任行政工作,工作性质的转变使得她接入的电话骤然减少。一向工作热情很高的张小姐开始感到十分焦虑,郁郁寡欢,情绪低落,时不时地掏出电话来看是否有未接电话,还经常把别人的电话铃当成是自己的手机在响,甚至连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
分析
韩小姐原先电话很多,感觉上好像不胜其烦,但是后来电话明显减少了反而感觉不适应,从表面来看是对电话存在了依赖感,电话多的时候害怕,少了又担心,似乎是因为长时间使用手机,形成了一种习惯。
现代社会,人们的交流越来越依赖各种电子产品,这之中尤以手机首当其冲。就比如对于手机的“依赖”,这是现代社会很多人的困扰,象韩小姐这样的人在我们中间十分常见,那么,这种表现是正常的吗?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依赖,仅仅是因为害怕被社会遗弃吗?这种依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因素?它对我们的生活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对于“害怕听到手机响,会出汗,心跳加快、或是特别害怕手机不响,甚至幻听,老觉得手机响了等等这些症状,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做“手机综合症”
1、隐藏在“手机综合症”之后的恐惧感(为什么会害怕听到手机响而又害怕手机不响,以至于不断地看手机,手机不响,就魂不守舍?)
看上去这源于对人际交往依赖,害怕被社会所遗弃,实际上,这是由于自己的内心对于人际关系或者职场其实是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的。
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很大,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很多人虽然很忙,虽然好像人际交往很多,但是其实不是真的人际交往得那么好,有可能只是表面上比较好,所谓的“虚假繁荣”,朋友、关系看上去很多,实际上能够深入自己内心的,很少,不足以支撑自己的社交体系。同时由于人际关系在人们工作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决定了人们在潜意识里经常会产生害怕的感觉,担心不联系了就意味着失去了,比如工作、比如朋友。这正反映出自己不了解别人对自己的想法,内心对自己的交往质量没有把握,内心缺乏信心,担心手机不响,将手机的联系功能泛化为与外界交流的唯一渠道,认为手机不响就意味着脱离了正常的轨迹。这是自己内心对担忧的一种“投射”,这里就涉及到心理学中的一些原理,比如“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映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作用。“手机综合症”的表象背后是一种恐惧,对工作和人际关系的恐惧、对不自信的恐惧。
2、我们会得“手机综合症”吗?
我们看到韩小姐的症状,她虽然在电话多的时候不胜其烦,但一旦没有电话了,又魂不守舍,其实,说明她的内心是喜欢电话很多,喜欢被别人需要的感觉,没有了这些,就会比较失落。我们可以发现,有时候自己很烦的事情也许反而是自己喜欢的,熟悉的事情。这不光是韩小姐一个人的特点,我们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现。
那么人们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自己会不会也有患上“手机综合症”的可能?老觉得手机响了,反映的是自己内心其实是盼望手机响的,当这种盼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手机似乎真的响了,虽然这与幻听还不能完全划上等号,但是确实是内心强烈期盼的一种外在表现,当你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就需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内心存在着某种担忧了。
3、“手机综合症”会找上哪些人?
“手机综合症”,经常会关注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平时性格内向,喜欢独自思考,不善于与人交流的;另一方面,平时工作异常繁忙、工作压力大的人,患上“手机综合征”的可能性也会相对大一些;还有,就是朋友圈子过于单一的。
性格内向的人:他们比较敏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心本来就缺乏人际之间的安全感,不能享受人际间交流的快乐。所以平日里负面情绪容易比较多,一旦别人不联系,自己就会担心自己被忽略了。手机综合症是这种心理状态一个表现,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体现
工作过于繁忙的:他们习惯忙碌,喜欢充实的感觉,被需要的感觉,但是有时会过分依赖工作给自己的成就感,缺乏其他的兴趣爱好,包括情感的快乐,快乐来源很单一,日常生活中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爱好,比较依赖工作,所以一旦闲下来,就会感觉没有快乐和意义了。
朋友圈子过于单一的:这一类人,平时交游不广泛,内心害怕失去唯一的朋友圈子,单一的朋友圈子对他们来说,就好像是沙漠中的一瓶水,既无法与别的水(朋友)做质量上的比较,又在事实上无法用其他方式来取代,完全依赖这一瓶水(朋友)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在心理上造成他们的依赖性比较强,自己对唯一的交往渠道过分在意,所以电话少了就会有很多的担心,对于没人能找到自己会感到恐慌,害怕被遗忘。
实质上,以上这三种人群都是在人际交往方面没有太多信心的,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平时忽略掉的问题,表面的人际关系“虚假繁荣”,并不能说明自己的人际交往体系建立得完善,更不能表明自己拥有人际关系的安全感
4、“手机综合症”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经常持续的担心,会对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焦虑、内心激烈的冲突等等,长久下来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包括心血管、胃肠功能在内的不适这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并且,如果有了相关症状,就说明已经在人际关系方面有所欠缺了,自己内心对于自己的人际交往体系不够自信,朋友过于单一、业余生活不够丰富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来缓解症状。
如何治疗“手机综合症”?
患上“手机综合症”很大一部分源于自身快乐的缺乏,对于手机的焦虑是一种负面的情绪,沉溺于其中,是方向性的错误。要想取代取代负面情绪,最佳方法就是增加正面情绪,也就是去寻找自己的快乐。因为快乐和痛苦是不能共存的,这两种感觉肯定是以其中某一种为主导,以快乐的感觉为主导的话,看到信息时大脑系统会自动屏蔽掉令自己不快乐的、担心的信息,对于手机所引起的焦虑自然也就可以减轻了。
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治疗自己的“手机综合征”:
1、重新认识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内心
2、强制自己在限定时间内关机,看看自己受得了受不了,体验一下不使用手机的感受。可以先从较短的时间开始,循序渐进,慢慢延长关机的时间;
3、尝试去找一种自己喜欢的活动,爱好,自己全情投入其中,就忘了不断地看手机。这种爱好一定是能够让自己专注其中、发自内心喜欢、期待并投入的。平时生活中,努力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关注如何可以使自己快乐。找到快乐,就可以克服手机综合征的痛苦。
4、增加人际交往,学会关注他人,学会分享
上述四点,其中第一点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真正做到后三点
也就是说,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内心,然后才可以真正去改变
如果觉得自己很难做到明白自己的内心,就需要心理咨询,一般大众是以好朋友之间的交流互动来了解自己的,但是如果缺少好朋友的交流,就缺少明白自己的途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