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文坛沦为厕所,谁憋急了,都掏出家伙狂呸
(2011-09-29 11:53: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乱弹 |
9月28日,新浪论坛贴出网友自发开展网络矛盾文学奖评奖的帖子,并且很快得到了版主团队支持,短时间跟帖近百,浏览过万。对于当前人心向富,曾经辉煌高雅的纯文学的落寞,谁有能力扭转乾坤?纯文学这个曾经被皇帝宠爱有加的皇后,已经被西宫娘娘的色相,被西宫娘娘的离经叛道,引向歧途。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文学迅速把这个西宫娘娘进一步演绎,从此高雅的殿堂文学跟现实中的小三、二奶、妓女捆绑在了一起,从此文坛就像一个厕所,谁憋急了,都会选择这个厕所掏出生殖器发泄一番。
无疑文化的兴衰从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上可以得到反映,而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文学,随着文学的落寞,经济的繁荣,人们捧着金饭碗,锦衣玉食,而人们普遍感到对现实的不满,人们的幸福指数调查,每况愈下,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别指望具有哲学思想的专家来回答了,正因为这些专家们对权钱色,如苍蝇一般趋之若鹜,才把我们这个本来勤劳和善的民族,一步步道貌岸然地败坏扭曲,让人们自觉对专家教授抵制为砖家叫兽,这专家教授本来是让人仰慕的名头,现在已经沦落为网民的玩偶。
拿今年刚落幕的第八届矛盾文学奖来说,这应该是个严肃认真的国家文化行为,而实际怎么样呢?评奖中被网民们质疑斥责的诟病不提,单就茅盾文学奖颁奖地的任意改变,让人再一次体会到一个将军一朝天子的权势的力量。在作协茅盾文学奖委员会的眼里,诚信坚守算个屁?当2005年茅盾文学奖评委主席陈建功向世人信誓旦旦地宣布:茅盾先生的故乡乌镇作为茅奖永远颁奖地的时候,陈建功万一没有想到,在今年北京茅奖颁奖的礼堂狂欢后,无形中陈建功成为堂吉诃德一样的网民搞笑。茅盾文学奖在其故乡颁奖,名之所归。难怪网民对茅奖主持者戏言:茅奖应该改为“作协奖”或者“铁凝奖”了!
现在各行各业都口头上喊着听取民意,其实都是权贵们的堂而皇之。现在完全是民意你民意去,我们就要这样做!能奈吾何?正所谓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在这种支支吾吾的遮掩中,本月27日上海地铁再次发生悲剧。在这样的现实社会里,文学应该是直面社会现实,深切关注民生,而主宰当代文学的官作家们是怎样做的呢?他们早就因为曾经的名气向社会邀功请赏了,关起门来,自己圈子里争名夺利……不说了,现在的官作家厚颜无耻到不如嫖客妓女。
难怪这些网友自发的网络矛盾文学奖召集帖里这样写道:“我们不是官方作协,没有足够的资金像前年西南大旱时期,作协到重庆召开作协全委会,出入宝马接送,下榻五星级酒店一餐就是数千块,我们这些草根文学爱好者会乘坐硬座车,手里捧着盒饭,聚集到茅盾先生故乡乌镇,踏着茅盾大师的足迹,为被冷落的网络现实主义文学这一题材鼓与呼。
……这也是为网络文学爱好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搭建一个平台。面对浩瀚的网络文学作品,这其中肯定不乏精品,但缺少的是被发现,正所谓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所以希望热心热情又有足够上网时间的文学爱好者来做评委,来通过这个活动练就出草根伯乐,去发现更多的草根千里马……这个网络矛盾文学奖评选只限于网络连载作品,已经出版的不得参加,中国作协会员专业的官方作家不得参加……”
作为一个草根文学爱好者,当看了网络矛盾文学奖帖子里这些说法,我发出上述唠叨。仔细想想,虽然这个奖是一帮草根写手自娱自乐,奖金只要千元,不过最终是为能搞一次网络文友到矛盾故乡乌镇聚会。但是在已经如厕的官方文坛成为众人掏出家伙呸呸的环境中,谁敢保险这帮草根不是网络文学的星星之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