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时,俺一顿曾吃过12个馒头
(2009-09-18 10:31: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写我心 |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大概是1971年,大表哥要结婚的前一天上午,俺跟着母亲去了。一踏进院子,二舅说,三儿呀,没有吃饭吧,这不,菠萝里刚掀开锅的热馒头,快吃吧!今儿个管你吃够,明天就不能吃了。这菠萝里的白馒头,是让生亲戚(表嫂家里来的人)吃的。俺望着冒着热气腾腾的菠萝,到跟前,抓起白馒头就往嘴里塞。二舅在一旁看着俺说,慢点儿吃,别噎着了,没人给你抢。记得当时俺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吃得肚子撑胀,两腮鼓得如青蛙叫唤。二舅笑眯眯地说,吃饱了?俺点了点头。二舅说,行呀,三儿,你一共吃了12个小馒头。还小哩,俺可是没有觉得小呀?二舅说,好啊,三儿,能吃就能干,过去地主挑选长工的时候,就是蒸几筐子高粱窝子,看那个人吃的多,就把那个人留下。
在以后的日子里,二舅多次提到俺吃12个馒头的事儿,所以至今记忆犹新。
一顿12个馒头,让现在的孩子听了,一定认为俺在讲天方夜谭的故事。当时,俺还没有上学,大概就是6岁左右。那个时候,粗粮都不能满足胃口,何况细粮呢?吃饭,是每一个人第一重要的。人一生结婚是最大的事儿了,所以就想着法子弄点小麦面,蒸一菠萝馒头,让女方来送亲的人吃。男方家里的亲戚等女方的人走了以后,才开始吃饭,一般都是玉米面或者高粱面卷子,还有的是吃小米干饭。菜是红萝卜丁炖海带。吃的那个香呦,简直不可言表。
俺在村边,望着冀南这千里平原,曾不解地问父亲,咋咱这儿光长高粱玉米谷子,不长麦子呀?父亲说,小麦的生长期主要在春天,春天干旱,小麦不能及时浇水,麦苗就长不起来,所以小麦收成很小。收了麦子生产队里都交了公粮。所以,咱这儿,素有:春雨贵如油,之说。所以,俺渴望春雨的欲望到现在没有改变过。到后后来,当俺读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诗句,一下子就理解了。
1976年以后,每家有了自留地。不知道咋的,自留地里的小麦长的就非常好。父亲说,这还不简单,好粪都上到了自留地里,自留地又平整,天旱的时候,浇地时没有一个人马虎,都舍得向自家田里放水,人偏心呗!小小的自留地里收的麦子,不舍得吃,偷偷地用袋子背着到集市上粜了,买几尺洋布,做衣裳穿,自己家里留下两三袋麦子,到过年时,才舍得蒸白馒头吃。所以那时的俺天天盼望着过年。记着,邻居大胜叔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如果啥时能天天吃上白馒头,俺啥菜也不用就!大胜叔在生产队里,往窑顶上背砖坯子,跟人打赌,一次背上窑顶60块,每一块砖坯子有7斤重,算算合计400多斤。吃饭是吃生产队送来的白馍馍,因为是给窑上干活的人吃的,蒸的白馒头个儿像半个转一样大,大胜叔能不动地方,从笼把这边,让馒头站着队,吃到那边的笼把。足足有15个以上。
1979年以后,生产队里偷偷地把地承包到了户,规定收获的粮食除了交公粮,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不知道咋的,黑土地还是这片黑土地;黄土地还是这片黄土地;蓝蓝的天还是这方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是这朵白白的云。也不用队长敲钟喊上班了,土地象变戏法一样,种啥长啥。是的,人们一旦有了动力,开始合伙打机井,购置柴油机,配电。兴修了水利,平整了土地,人们自发的有了积极性。户户小麦仓满囤尖,90年前后,出现了买粮难,粮多粮贱,面对满仓粮食卖不出;在棉站排三天三夜的如蛇长队,硬实卖不掉雪山一样的棉花。这样的变化,让大胜叔猝不及防。如今的大胜叔说,没有好菜就着,白馍馍也吃不下去了……
面对山一样的棉垛,满仓的余粮,发愁的农民。这,怕是从远古到现在,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吧!
农民的日子过得真如芝麻开花。别说白馒头了,就是肉类禽蛋类,人们都吃腻了。守着满仓粮食硬说没有饭吃;房子已经翻盖了两轮,一次比一次宽敞明亮;交通工具,除了农用车以外,摩托车,电动车,遍路跑的都是;有用处的家里,已经买了轿车。彩电冰箱洗衣机早不是稀罕物件,好多家里装上了电脑,拉上了宽带,头顶着高粱花子的农民,也要去虚拟世界里遨游了。
就大胜叔家里来说,大小子家里小型拖拉机、农用三轮、摩托车、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碎杆机,玉米收获机;二小子,做买卖,在城里买了房子,最近又买了轿车。一次,俺问大胜叔,你知道你家里,有多少车轱辘吗?大胜叔板着指头,半天,硬是没有算清楚。俺说,大胜叔,你老成了农机站长了。大胜叔得意地说,比过去公社的农机站,还多嘞!
别说大胜叔了,就俺现在,别说一顿吃12个馒头了,就是两天也吃不了12个馒头,而俺的体重却在一天天地增加。真是应了那句话:不是俺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
我们建国才60年,抚今思昔,真是让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