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全村人都离婚了俺也不离
(2009-09-09 13:53:53)分类: 你诉俺听 |
“离婚?全村人都离婚了俺也不离!”这一句铿锵有力的话,听得我肃然起敬!肚中的酒突然醒了八分。
那天在老家给几个发小聚会小酌。儿时的朋友,不管你多少年没有见面,只要聚在了一起,自然还跟小时候一样,说起话就象小时候光着屁股,赤裸裸的,一丝不挂在一起嬉戏,没大没小,没深没浅,干杯干杯再干杯。没有到天黑,我们几个都喝高了。数他小的槐喝的爬在他家的床上不省人事。弟妹无奈地说:“你们看,你们看看!孩子都多大了,还跟小孩子一样,没有一点儿成色?”仗着几分醉意,我取笑道:“那,那弟妹,干脆跟他离婚算了!”弟妹当然知道我话的背后的含义。她瞪了我一眼说:“离婚?全村人都离婚了俺亦不离!”说着,她到床边,慢慢地把槐翻转身,爬着的槐成了仰躺着,她一手端起槐的脑袋,向槐的头下塞了一个花枕头,然后拿起一条毯子,抖了抖,盖在了槐的身体上。
看着素素给槐盖毯子的默契娴熟动作,想必这不是第一次了。他们俩从前的一些事儿,就好像在昨天……
素素和槐是一个村里从小长大的,上学的时候,槐总是欺负素素,槐总是偷偷地把素素的辫子系在椅子靠背上,素素起身就把椅子带倒了,素素便哭着骂槐,你坏你坏!那真是两小无猜啊!初中毕业后,他们都没有再上学。槐去北京打工了,素素在县城学医生,两个人经村里的媒人介绍,按照冀南农村的习惯定了请。在村里这也算天设的一对,地造的一双了。尤其素素真是女大十八变,出落得袅袅婷婷,有模有样!
三年后,槐从北京打工回来,领回了一个外地女孩。外地女孩还怀揣1万块钱,要给槐结婚。这个消息在这个纯朴的村庄了爆炸了,素素尽管很生气,但出于女孩的矜持又没有办法开口。幸好槐的娘坚决不同意,认为只有那些在村里找不到媳妇的人,才从外地拎媳妇。槐的娘没有让槐和外地女孩进村。槐只有和外地女孩住在了邻村的一个亲戚家里。槐当然要给拎回来的女孩结婚了,要给素素断了这门亲。槐给他娘顶牛顶了几天。槐的娘找到了我,说槐从小给我最要好,最听我的话,让我出面劝劝槐,让外地的女孩回北京去。我感到很为难,世界上男女的事儿最难说清对于错。槐虽然给素素青梅竹马,但那毕竟是儿时呀?碍于情面,我答应了槐的娘,决定去当个不讨好的说客。
我比槐大4,5岁,他从小像个跟屁虫跟着我。好多事儿他确实听我的,但这件关乎人一生幸福的大事儿。槐今后跟素素结婚好,还是跟外地女孩结婚好,那谁能说的请道得明?
槐拎来的女孩确实不错,外表很文静,不像个风流女孩。我支支吾吾说明来意。槐坚决地说,好了,老兄,我知道你要来,啥事儿我也听你的,就这件事儿我不听你的!我自己做主!嗨!只能一声叹息,我不能干棒打鸳鸯的事儿。
我没有给槐的娘回话。槐的娘就知道事儿没有说成。但是老人有老人的办法,槐的娘说槐,你们结婚可以,你必须先给素素好说好散。明年你们在结婚,家里得做个准备。这话多合情合理!
槐高兴地送走了外地的女孩,留在家里过年,一方面处理和素素的关系。转眼到了过年,素素就是不答应跟槐中断关系,要死要活的。槐执意要和素素散伙,素素就是不散,双方家长都站在素素的一边。就槐的哥哥一个人站在槐的一边,还不能明确支持槐。事情就这么僵持着。
过年后,槐要去北京打工,槐的娘说啥也不让槐去了,槐要去,娘就以死相挟。原先说的哪就是缓兵之计,槐还是年轻天真呀!事情看来没有了半点转机。
以后的转机给那时通讯落后有关。外地女孩给槐来了信,槐给女孩写了一封回信,他哥要去城里,槐让他哥哥把信送到邮局。槐的哥哥把信装在了西服兜里,上摩托翘腿的时候,不小心信从兜里窜了出来,他自己不知道。素素跟女伴到村口玩,刚好捡到了这封信。听起来就象故事,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信就在素素的手里捏着。素素看了信封就明白了。素素拿着信到家里拆开,看了看,然后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给外地女孩写了一封信。几天后,素素让娘去告诉槐的娘,让槐去北京打工走吧,外地女孩要真的给槐结婚,俺就退出了。槐的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既然素素松了口,那她就没有啥话说了。
槐的哥哥嫌落埋怨,没有告诉槐信丢了,待槐要往北京打工走的时候,才不得已告诉了槐。槐说信丢就丢了,方正马上就要见面了。槐到北京,女孩回了云南老家,已经辞了北京的工作。槐郁郁寡欢在北京打了一年工,过年回来,跟素素结了婚。毕竟从小长在一起,青梅竹马。婚后槐学会了开车,自己买了汽车跑运输,每年收入不错。更幸福的是素素给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四口之家过的很小康很幸福!
这么多年了,我们都知道丢信拾信的事儿。但是素素给外地女孩写信的内容,我们都不知道,包括槐也不知道。这成了一个谜。
由槐和素素的婚姻,不由不让人感叹:千年修得同船度,万年修得共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