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网上好多有关鲁迅的文字,有褒有贬。其实不过是我们这些小人物说了自己的一己之见。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其实,不管你是褒奖鲁迅,还是贬低鲁迅。你仍然逃不出老先生总结的“阿Q精神胜利法”,别看你洋装在身,住着欧式洋房,开着奔驰宝马;还是在工地上打工,在街边摆摊,在田间劳作,在教室教书……在我们这个儒家文化熏陶的民族,一个人没有一点儿阿Q精神,是很难活下去的。比如当我们步行的时候,虽然愿望有一辆自行车,挣不来买自行车的钱,只好在心里说,还有人爬行嘞;当我们终于骑上自行车以后,心里又想到摩托车,小轿车。自行车,小轿车得不到的时候,回头望望,还有步行的哦!我们的心里便得到了满足。有了住房,想洋楼的时候,回头望望还有没有房子的;当了县长的,想当省长的,回头看看还有当乡长的;有了百万家产的,想亿万,回头看看,还有……
这种心里,表面看来有些消极倦怠,其实这正是人的一种心理自我调节。最近看柏杨老先生的文章,柏杨老先生是大力推崇鲁迅的,尤其鲁迅总结的“阿Q精神胜利法”得到了柏杨的大力推崇。从柏杨老先生的文中知道:阿Q精神胜利法是鲁迅的独创,Q们,不仅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居然美国也有。柏杨老先生举了个例子,说美国总统(好像是林肯)遭到了议员的严厉尖刻的批评,回家后,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连夜写了一篇稿子要通过媒体批评攻击那个让他难堪的议员。信写好以后,第二天总统并没有发出去稿子,秘书不解问总统。总统说,其实稿子写完了,我的气也消了,我觉得我已经把对方批评了个狗血喷头!
阿Q精神胜利法,给自嘲差不了多少。对待自嘲被我们推崇,而对待阿Q精神胜利法我们却有些嘲弄,这不更说明我们难以逃脱的内在的阿Q精神吗?
看来,鲁迅老先生的确是伟大的。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就他老人家的那一篇阿Q,让你怎么也逃不出来。虽然你早已经脱去了长衫,剪掉了辫子。虽然你洋装在身,头发上喷了啫喱水,甚至衣服上还飘着法国香水的味道,外貌是脱了胎,但骨子里依然存在着阿Q精神的冲动。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增多,好多学者发现西方也盛行阿Q们。我们国内却有些人在倒鲁迅,难道我们要让鲁迅到国外流浪一圈,回来后换一身洋装,你们再承认鲁迅的伟大吗?
悲哉!哀哉,鲁迅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假如我们现实生活里有100个鲁迅,甚至1000个鲁迅,我们的社会会怎样?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