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幽默的萧山话

(2012-03-13 08:08:44)
标签:

原创

其实

每个地方的

方言

都有它

幽默的地方

文化

分类: 散文

 

    萧山方言,或许没有北京话、苏白和上海闲话等来得有名声;但萧山方言的幽默感,在我看来却是独树一帜的。比如普通话的“玩”字,杭州话叫“搞搞儿”,上海话叫“白相”,苏州话叫“兜白相”,无论字面,还是词语,都看出玩的意思在哪儿;萧山话就不同,它叫“嬉”,意在游戏或玩耍,则骨子里都透出玩的含义。由“嬉”而派生出来的词语,像作客叫“做嬉客”,俗语说“嬉在外婆家”,都挺幽而默之。作客吗吃吃荡荡,自然近乎于玩耍了,而小孩子哪个不是在外婆家玩大的。更有意思的是,亲朋好友分手语,总是“有空来嬉呵!”不是萧山人,总觉得此言差矣:要牺(牺与嬉同音,有死的意思)哪里不好牺,非得跑到你这儿来牺不可!幽默吧。

    另外,萧山话将赌博叫“嬉赌”,意思有两:一赌博这东西不能当真,一当真你就完了;一赌博这东西像嬉(游戏),太具吸引力了,所以千万不能沾的。一旦沾上了,结果是“欠债一屁股两大腿”。这“一屁股两大腿”,就是萧山话,意思欠债多;而背债人的穷,萧山话还有个说法,叫做“杀杀没有血,割割没有肉”,没血没肉,他的穷也就可想而知了。有长舌妇跟东家揭西家短,跟西家说东家恶,萧山话将此行径称之为“嚼舌头”;多形象多贴切,这种人整天到晚就会嚼舌头,嚼来嚼去嚼到最后,结果总是自己的牙齿嚼(咬)了自己的舌头。因为东家和西家总有明白过来的时候。

    今年初秋,姐姐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我回老家去看他,想不到几年不见,他已经高出我很多了;我说他跟我跑来跑去,在小河边摘芦苇叶做笛吹,才几年功夫?母亲笑了,说外甥都成大人了,摇长摇大的。我听到“摇长摇大”,心里一动,用它来比喻高个子简直绝了;高个子不就像一棵树吗,风来摇摇晃晃的,一个“摇”字令“长”与“高”形象生动而有趣。在我记忆深处,小时候做错了事,又瞒着父母,但终究瞒不住;父母就落下脸来,堆着乌鸦鸦的黑云,说:“门角落里拉屎,你当不会天亮了?”这是至理。就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星夜,门角落里拉屎,也只瞒得了一时,因为天总是要亮的。像这样幽默的至理,在萧山方言里比比皆是,如果读者有空请到生长萧山话的地方走一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