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要发展,路是先行官。几年前一条老大老宽的马路打朋友屋檐下而过,朋友一家只觉日子渐次喧嚣之外,并不觉得什么,直到朋友内人下了岗,家人一合计,忽然醒悟,在家开个小卖部可谓得天独厚,出路就摆在眼前吗。朋友夫妻俩激动了一夜头,好像天一亮就是什么大老板似的。
为开小卖部的事情,朋友一跑两跑就感觉不“祥”了。如今就是朋友帮忙,举手之劳的事情也得让人跑三趟,要不,轻而易举谁会念你好,只有难他三难才叫人感激不已吗。朋友也书呆子一个,哪听说这种事情?一日日碰头磕脑结果自然一鼻子灰,后经高人指点,开了点窍,闻知报告打上去有啥用,你不请公家人“烟酒烟酒”,人家怎么审批怎么同意呢?
心里方向明,朋友脚头又勤了,东约人西约人,约了就请公家人上酒家酒馆酒楼里,围着会转的圆台面“检阅”一番“海陆空”。朋友到底少经世面,瞧着那些公家人吃人家的汗都吃出,唯他一个人吃自己的眼泪水都吃出;吃出来的眼泪水还不能往外掉,只往肚里咽;还始终陪着笑脸,假谦虚地说:没有菜,饭要吃饱。临走时,朋友心痛那如山般的残羹冷炙,要不是怕影响差,他早就打包扛回家去与糟糠之妻共享美滋佳味了;可转而一想,让妻子知道他用自家的钱如此遭蹋天物,她非发疯不可!
经过XO的滋润,“大中华”的疏通,事情就办得顺溜了;朋友自称经过这事之后,也算是“洗了一回大脑”,冲我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倒是我又犯读书人的幼稚,问不这样不行吗?朋友很内行地说,大家都这样,你一个人做什么“中流砥柱”,将来小店开下去,这事那事的还少得了?从今往后,他不用再打无准备之仗了。像朋友这种吃法,吃家欢喜东家愁;排场无非“一桌酒桌一头牛,一支香烟四两油”,用广东话说:小意思来!比较完美的吃法,是利用公款公吃公喝,就人人可以吃得满头大汗、满面春风。有道是“往包里装是腐败,往肚里装算廉洁”,所以公吃公喝完全是吃得其所,喝得心宽长肉。再说公吃公喝之后,往往伴有小包厢的自娱活动,宴罢的节目就更多了,可以下舞池“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也可以下浴池来个药物桑拿哪。这才有情趣呵!
偶读《诗经》,不料免费替公吃公喝者找到理论根据,有首专描写官吏朝食的诗歌《羔羊》。说大官小官们酒足饭饱之后,大腹便便,“委蛇委蛇”地徐行有度。你瞧春秋时期就有公吃公喝了,吃到现在,现代人不过吃到这种水平,恐怕“有愧”于我们的先人吧!中国人本好吃,南北大菜八大菜系,老底子的皇帝佬儿达官贵族谁不钟鸣鼎食?鄙人也总算吃了咸饭淡操心,为公吃公喝探了一回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