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旧俗四“人节”与四“鬼节”,先说四“人节”,即春节、立夏、端午和中秋。
此四节中,春节最大。春节有送灶、祝福、除夕和闹元宵等一系列传统活动,古今习俗不变;唯文革时期,闹元宵被禁止。而今的春节,新添了“新春茶话会”和“春节联欢晚会”等新内容。
此四节中,立夏最为平淡,今人已不当节过。记得笔者孩时,立夏日必要煮青豌豆吃,必于屋檐下挂一大称称体重;至于其风俗之意,除了此日为是年夏季开始之外,不知其二了。
余下的端午节和中秋节,在旧时是商店索讨欠帐、决定雇工去留的时日。今人过端午节,照样挂蒲剑、插艾条,照吃“五黄”,但不贴“五毒”符了。所谓“五黄”,即黄瓜、黄鱼、黄鳝、雄黄酒和雄黄豆。所谓“五毒”,即蟾蜍、蜥蜴、蜘蛛、蛇和蜈蚣。当然,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传统节目,至今依旧。
农历八月十五日,至爱亲友互赠月饼,在笔者老家毛脚女婿尤重此礼。此时正值菊黄蟹肥之际,故今人趁此佳节,要赏菊花赏月亮,要吃湖蟹喝菊花酒;当然时人更要趁此佳节,与亲戚朋友团聚一番,所以中秋节也是团圆的节日。
古人将此四节并称为“人节”,该与此四个节日所包涵的喜气所分不开的,是活人们自己享乐的节日。
旧俗将“春节、立夏、端午和中秋”称为四“人节”,而将“清明、中元、十月朝和冬至”称为四“鬼节”。在这四“鬼节”中,清明和冬至是上坟祭祖的阴节,果称“鬼节”一点不错。清明节家家做青饼,吃艾饺,门插杨柳桃枝,扫墓悼念之风至今仍相沿袭。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节老家人多做“麻团”,备菜肴,上坟加土、祭祖先等。
四“鬼节”中,“十月朝”此俗已废,笔者曾查过地方志等,徒劳无功;唯中元节,仍有一些地方沿袭至今。其实中元节,依旧是个祭祖的习俗。相传此节始于南宋,农历七月十二夜,随赵构南渡的北方后代,家家供水果糕点,焚香烛,“接祭”祖先;十七夜举行“送祖”祭礼。另外,农历七月十五日这个中元节,旧俗多请和尚道士诵经念佛,或演《目莲救母》等“大戏”,借此“超度亡魂”。
从清明、中元和冬至皆为祭祖的节日来看,四“鬼节”中的“十月朝”也应该是个祭祖的节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