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踏三轮车叫踏儿哥,那女人踏三轮车应该叫踏儿妹了吧。
在乌镇,我就碰到这么一位踏儿妹。我们一家子看过“六朝遗胜”的石坊,刚到大街口,她踏三轮车过来,问要车吗?我忙向她打听那棵银杏树,她却摇摇头。妻子叫我去问对面的饭店老板,老板娘好热心,走到隔壁指给我看,原来这棵唐代银杏就近在眼前。看过树后,踏儿妹又迎上来问,要车吗?我说不要,我们要先吃饭。因着刚才老板娘的热心,我们来到她的店里,却没有饭,便要了两碗菜肉面和一客小笼,吃了起来。
大街上原有的几辆三轮车不见了,唯独踏儿妹还在“留守”;就在我们与店小二讨论乌镇古迹之有无时,她过来问我们下午去哪里?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她,人高马大,一张四方脸满是憨厚。我说我们去西大街,回头去石佛寺。她说,坐我的车吧。妻子说我们还在吃呢,你不用等。但她却说,没事没事,我等你们。既然她愿意等,我们有什么办法呢?填饱肚子后,我们终于如她所愿地坐上了她的三轮车,向西大街进发了。尽管她人高马大,其实不是很有力气,踏三轮车的技术也不高明,不知加速,不知避开坎洼;所以到了一个桥堍头,我和妻子就下车帮她推。几上几下,我们之间就有话语;她说今年三十岁,家里有个四岁的孩子,和一个六十八岁的老娘要养;她和丈夫就靠踏这辆三轮车过活,一天多则二十来元,少则几元。
这个踏儿妹说话特别有意思,每讲完一句话,都补一句“真的,我不骗你!”好像我们不相信她、要拉她去找人对证似的。她说她是镇上人,和丈夫原先同在一个厂子上班,今年却一天工都没做过;今年乌镇十有八九的厂子都“万事大吉”了,仅有一两个厂子被桐乡的大厂吃了去,还在做工。她说没有法子啊,镇上人还真不如乡下人呢,乡下人再怎么着还有地好种,米和菜总不用愁了;镇上人哪样不用花钱?吃一顿要一顿的钞票,不做怎么行呢;又不好去抢去偷,可这活比讨饭也强不了多少。我说,话可不能这么说,大家都是做做吃吃,靠劳动挣钱,这是光荣的事儿。说话间,我们去了西大街,又去了石佛寺和慈云禅寺。在回乌镇汽车站的途中,见她踏得那么艰难,就劝她也装个电瓶吧,只需把个车龙头,就能突突突地到东到西,又快又可以多做生意;她却苦笑道,那要生意多才好,不然一样的,踏踏也不错,譬如锻炼身体。
不知怎么的,听她说话的口气,总觉得她在跟谁赌气似的。据她自己说,全乌镇就她一个踏儿妹,而且又是镇上人,大家落在她身上的目光都怪怪的。从大桥边到西大街到石佛寺到汽车站,那么转了一大圈,她只收我们十二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