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大人物一样生活
(2009-03-03 08:17:21)
标签:
散文原创今日小贩明天太公大人物自在心中文化 |
分类: 散文 |
妻子最近在读历史小说,先是读了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接着读了台湾女作家林佩芳的《努尔哈赤》,接着又读台湾另一位女作家杨海薇的《孝庄皇后》和许啸天的《明宫十六朝演义》……她每天读了几章,就喜欢在晚饭桌上跟我们讲讲。讲明朝的万历皇帝如何抄了他老师的家后,躲在宫里和爱妃数抄来的钱玩,一数就是大半年,从此这个皇帝佬儿就爱上了抄家这无本营生。讲明朝末二代皇帝天启,万事不管,只管在宫中做木匠,其手艺之精天下无人能及,据说给他奶娘做的化妆柜,竟是一只活生生的木老虎,又全身皆是抽屉;他的这些宝贝要是保存至今,绝对是艺术价值很高的古董。讲多尔兖如何为爱情所困,手中握着玉玺,却没有一步登天,做上名正言顺的皇帝。讲枭雄一世的年羹尧,最后流落到杭州留下,向雍正递交了乞留书,希望留他一条狗命,但还是枉然。不知道留下这个地名是否因此而来?讲和坤如何英俊、如何敛财,最后却统统肥了嘉庆。讲道光皇帝因为母亲出生苦寒,一生鹑衣百结,所以做儿子的大力提倡艰苦朴素,于是乎道光上朝成了开丐帮大会,大臣们一个个穿得破衣烂衫,简直笑煞天下人……听妻子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地讲历史故事,倒也长知识。
妻子读完一本书之后,总要感叹些什么,她觉得除了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确实有过人之处外(但终究杀人太多),后面的就一瓜不如一瓜了。就说正德这种荒淫无耻、毫无道德观念的乱伦者,竟将偌大的一个国家交于他治理,岂不是太可笑了吗?另外,妻子说死人最多的地方,一个是墓地,另一个就是皇宫了,宫中的哪井哪河里不是白骨累累呢?勾心斗角,相互残杀,成了历朝历代皇宫的全部内容:皇帝与藩王、太子与王子、大臣与大臣、娘娘与妃嫔之间,哪儿没有权力之争、利益之争、性命之争呢?就说后宫吧,明朝有贵妃猛下堕胎药,三宫六院唯我能生;清代有天花肆虐后宫,凡皇帝之嫡出,无一幸免。历史小说读多了,妻子就常常感言,连帝王都活得如此聊无生趣,我们做平民百姓的,还有什么活头呢?
本来嘛,时值秋深冬来,窗外树木潇潇,发黄的落叶儿飘了满地,是一年之中最是让人伤感的季节,想自己的人生又要勾去365天,却不曾有什么可以留于记忆的;妻子有此感言也很平常,但没有必要因此而厌生。我忽然想到一个年轻人。每次我去农贸市场买菜,都能在市场边门口看到他,玉米上市时他摊着玉米、地瓜上市时他摊着地瓜,也不吆喝,只顾自己蹲在摊子的后面,手中总卷着一本书在看。有生意就做,没生意看书。天天如此。好像他是什么大人物似的,今天虽是个小贩,但明天却是姜太公了,所以一点也不敢浪费现在的时间。我对妻子说,不信,你明天去买菜时注意一下,他是不是像我说的那样?包括他的言行举止,包括他的神情,等等。第二天,妻子说果然是这样的,他到底想干什么呢?我说,也许他什么都不是,就好读书而已,譬如你自己;也许他目标远大,正在努力。
昨天,我去图书馆借书时,我对妻子说,还是给你借几本现代的书来看吧,比如刘若英的《我想跟你走》。妻子说好吧,历史小说就暂告一个段落吧,看得我头都大了。我说,其实你也不必看得那么真,帝王将相想过平民百姓的生活,那是得到了太多之后的厌食症;真要他们王子变回青蛙去,恐怕一天也受不了。而百姓如你我小贩之类的,像大人物一样生活,才是积极的活法。因为对于你自己、你的父母,你的儿女,你的亲朋好友,你的一切的一切来说,你就是一个大人物,你对我们大家都很重要!这就够了。难道不是吗?妻子笑道,行啊,从今天起,我也要像大人物一样地生活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