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编辑部故事王朔郑小龙一清电视剧娱乐 |
《新编辑部故事》走过了没有王朔的日子
一清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电视剧带给人们欢乐的,除了《编辑部故事》还是《编辑部故事》,王朔式的幽默,冯小刚的京味调侃,李冬宝作为“现世活宝”的言语风格,无一不让观众捧腹。那个时候,几世同堂的人家共守着个电视机,为的就是等一集集的故事搬上来,“投入地笑一次”。
此后的日子也有“笑一次”的,但《编辑部故事》一直让人怀念。也就一直等待着希望有人能将《编辑部的故事》拍出续集来。这个“等待”呼隆一下就是十五年过去了,当那天听电视上说《新编辑部故事》就要播出了,真有点喜出望外的感觉。
看了第一集,总觉得哪个地方不对,似乎没有了王朔的味道,没有了王小刚的味道,没有了李冬宝余得利牛大姐刘书友的味道。情感上有些排斥,但看一旁观剧的外甥女,乐得那个笑不欲生的样子,便知道自己可能老套了。毕竟,时代变了,话题变了,逗乐的方式也变化了。便接着也往下看。当走过“谁主沉浮”、“冬天里的一把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再接着看“招聘启示”时,感觉找着了,与外甥女儿一起大乐、捧腹。再接着看“男儿本色”、“二雁来了”、“向前向前向前”时,已然觉得没有了王朔又怎么着,看这《新》剧给出的笑点,嘿,就一个字:了得!
(第3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切图,这个故事连接着老《编辑部故事》的内容)
戈玲成了串通新、老《编辑部故事》的唯一角色,吕丽萍的表现不俗,虽然没有了当年那份“冷”,但更趋老练的表演和随口而来的亮点台词有着连接不断的精彩。剧中三朵花之一的安妮由万人迷陈好扮演,在第3集“冬天里的一把火”中就完全奠定了《新》剧中的主角地位,让人服气。袁帅的扮演者是黄海波,这家伙的实力这次可是看出了门道,那嘴皮子功夫,十足了得。在《激情燃烧的岁月》看过他的演出,在《新上海滩》中有过他的身影,在《媳妇的美好时代》还一举获得过多个奖项。据说还因了抗日题材故事《永不磨灭的番号》而夺了个什么“视帝称号”。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且随他去,但在《新编辑部故事》一剧中,他的表演确实让人刮目!
剧中的花朵之一的欧小米无疑是看点之一,除了她的俏皮,还有一份特别的养眼,估计这也是编剧和导演们对观众的特别照顾。毕竟在在青春偶像剧一大摞一大摞甩出靓男俊女后,观众的“眼界”都调高了。说来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新》剧还是李冬宝、余得利、刘书友、余大姐,还有陈主编们的那些苦瓜脸,估计今天的人们一定没有那么善良,不准儿网上先就板砖儿侍候了。现在可好,万人迷安妮、小米妹妹,还有帅哥澈澈、袁帅,天天陪着你,与你调侃,逗你闷子找乐,快乐天天啊!
关于笑点,不同年代的人还真有所不同。看过先前的“编辑部故事”再看《新编辑部故事》,一开始,可能会有所排斥,但看着着笑点就近乎一致了。毕竟,靠语言逗乐的时代有些远去了,今天的影视笑点,可能得辅之以更多的手段,如无厘头、荒诞、后现代、黑色幽默、相声贯口、小品等等等等。在《新》剧里,无厘头的东西不少,一开始也觉得无厘头般慌乱,看几集过后,如果哪集没了这种夸张,还自有一种不习惯。或者这就是后现代黑色幽默在观众心中新播下的种子与结出的果实。
听说作为编剧的郑晓龙有些担心观众对于《新》剧的“不适”,我看这有些多虑了,但凡看过几集的,便要抱了遥控器一路往下追的,就像当年看《编辑部的故事》一样。这是一部“后发酵”式的作品,不信,便等着瞧。而今网上视频翻看的数字蹭蹭地往上翻,就表明当年《编辑部故事》所呈现过的“投入地笑一次”今世版故事在重现“辉煌”。
看来,《新编辑部故事》走过了没有王朔的日子,而且同样地精彩!从王朔式的幽默到郑晓龙式的幽默,似乎是升级了,换代了,这是件不能算很坏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