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耐克麦当劳ibm戴比尔斯林肯罗斯福财经 |
沟通制胜的十大法则
读书笔记之《说话的力量》
语言本身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对我来说,“人”才是真正的目的,语言只是接触人、教育人的一个工具,是达到目的的方式。
但是,语言并不是一切。语言本身不能创造奇迹,内容本身至少与其表达方式一样重要。
法则一
避免说那些让人查字典的词,因为大多数的人根本不会因为你的话去查字典,他们很可能误解你的意思。
当一个简单词就能说明问题,而你却用一个复杂的词,这很容易引起怀疑:“这个家伙到底想向我推销什么?他有什么隐蔽的动机吗?”最有效的语言是将问题明朗化而不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语言。
它应该让你的观点清晰,观点表达地越简单明了,就越容易理解,因此也就越可信。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商界。你最后一次听到“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国际商用机器)而不是IBM是什么时候?
法则二
“我没有时间写一封短信,因此我就写一封长的。”
——马克·吐温
越简短越好。用一个短语就能表达清楚的,千万不要用一个句子;三个单词能说明白的,就不要用四个单词。当有人问亚伯拉罕·林肯一个人的腿应该有多长时,他回答道:"只要能够到地面就可以了。"
有的时候两三个字比一千个字更有效。耐克(Nike)公司的广告“想做就做!”(Just do it)只用了三个单词,但是却比任何运动鞋广告都传递了更多的力量——而且帮助耐克巩固了全球运动品牌王国。
法则三
人们必须首先相信你才能够去购买。正如林肯曾经说过的,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如果你的语言缺乏真诚,与事实或人们的看法相抵触,那么就缺乏影响力。
你的语言就是你——你就是你的语言。
没有什么比信誉更加重要了,如果做出夸大的承诺,那么这种不受约束的语言游戏必将带来可怕的后果。“新可乐”的“改良新产品”例子,它只不过比传统可乐更甜一点,但它当时宣传口号是“最好的已经变得更好了。”结果消费者强烈感觉到“改良新产品”不过是个市场营销的把戏而已。当消费者发现所谓最伟大的创新,不过是在大笔的市场营销开支下所支持的“没有变化的旧东西”,他的恼怒程度可想而知了。
法则四
重复,重复,再重复。好的语言就像劲量兔一样,它能前进,前进,再前进。
说到重复,搞政治的人似乎很擅长变化。罗纳德·里根是我见过的唯一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的人,而且每次重复,都能让人感觉他是第一次阐述。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即便大多数美国人都反对他的政策,但他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个人信誉的原因吧。
法则五
实际上,起作用的语言经常是给老观点赋予新定义。
人很容易感到厌烦。如果什么东西不能让我们惊奇或者为之震动的话,我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地方。我们总是在寻找任何我们以前从未见过或者听过的事情。口味变化速度像季节一样快,因此我们也希望社会能跟上我们的脚步。
因此从商业角度看,你必须能够让消费者对于旧事物有一个崭新的看法(然后根据规则四,一遍一遍地重复)。惊奇和兴趣相结合,这种信息能够带来新的发现,能够让消费者发出“哇,我以前怎么就从来没有想过呢?”这样的感慨。
有个简单的方法能够帮助你确认是否到达了效果。如果它能够让人们产生“我不知道竟然还有这个!”的反应,那么你就成功了。
法则六
另外一个方式就是“伤害”式语言。
麦当劳的广告语“I-mlovin-it”(我就喜欢)使用的是容易引起人注意的小写字体,可是不论你怎么去查,英语字典里也没有"lovin-"这个单词。但是这个广告语却直接说出了顾客的餐后体验,而该公司在经历了几年的销售停滞后,销售额重新得到了提升,这句俏皮话似的广告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法则七
消费者需要在产品广告中看到自身,体会到使用这种产品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行。他们必须要同广告中的人物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戴比尔斯(DeBeers)使用的广告词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没有使用传统的爱与承诺的广告诉求,而是往前更进了一步:永恒。钻石不再被视为一种昂贵的珠宝了,现在它代表的是不朽——钻石及其所代表的关系——这是大家都渴求的激情。
在政界中,最令人难忘的激励性语言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宣言“我们恐惧的唯一事情就是恐惧本身”,还有肯尼迪总统的“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这两位总统都在唤醒人们本质中更好的一面。从心理学上讲,这些话类似于父母对孩子说的话,“你能做到,我对你有信心。”
好的广告道理也是一样。它们能够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成为理想主义者。
法则八
描绘一个生动的画面。能记住一辈子的广告总是包含着强烈的视觉因素,不仅能看到,甚至能够感受到。最近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将其广告大量诉诸于视觉效果,以促进销售。
法则九
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有的时候起作用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问了什么。同样一句话,如果用修辞性的问句来表达,会比一个直白的肯定句产生更大的影响。
原因非常明显。如果你以肯定的口吻坚持己见,听者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说话者的个人看法。但是如果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同样的观点,会使得对方的反应趋于个人化,而个人化的交流无疑是最好的交流。
修辞性问句是最有效的,却仍未得到充分应用的沟通工具之一。
法则十
背景情境非常重要,它是有效沟通原则的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你告诉人们“因此”,“所以”之前,你应该先告诉他们“为什么”。没有相关的背景情境,你就无法判断一个信息的价值、影响极其关联性。
无论是商业广告还是政治,信息提供的顺序决定了背景情境,并且与信息本身的内容一样重要。“因此”后面的话是你提供的解决方案,但是如果不针对特定的问题,解决方案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找到合适的“为什么”进行阐述,与你提供的“怎么做”一样重要。产品和服务也是一样,也需要根据公众感受到的需求进行提供。
另一方面,关联性,注重的是交流过程中的个人化因素。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如果你说的与目标听众没有关系,他们就不会去听。现在每天有这么多的信息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目标受众必须要看见你传递的信息中与他有关的、有意义的价值和成分,才能对你的话注意并认可。
这些就是有效沟通的十大原则,如果你的广告语或者标语、口号能够符合这些要求中的大部分,那么你的成功胜算就相当大了。如果能全部符合的话,那你就稳操胜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