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蜕变:辉煌缘何蕴生衰败

(2010-05-10 00:47:14)
标签:

丰田

宝洁

企业文化

丰田章男

雷富礼

联发

创新

消费者是老板

财经

文化蜕变:辉煌缘何蕴生衰败

  

    为什么很多企业盛极一时之后走向衰败?任何企业长期的成功,必然依托于文化的成功,通用电气、沃尔玛等长青企业都是如此,对此无需多言。所以说,由盛而衰,极重要的因素是文化的蜕变。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群体共享的心智模式,有其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文化打造是一劳永逸的。文化很容易随着企业的发展之流蜕变,尤其是企业辉煌的时候。处于兴盛之中的企业,都存在一些在位优势,比如强大的市场地位、一流的创新产品,这时企业对员工心态与团队文化的要求就降低了,甚至可有可无。


      文化作用的降低,也就减弱了企业打造文化的需求,不知不觉就失去了对文化危机的警觉。在此种情势下,企业很容易陶醉于扩张规模、引领技术等目的之中。但是,实质上,规模、技术只是企业实现业绩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目标所在。


      对手段痴迷,就会大量重复相应的行为,随着行为方式的固化,行为背后的观念和情感也就内化到身上了。此时,手段的目的化促成了新的文化的形成,原有文化随着这股文化暗涌变形了,甚至消散了。企业也因这种以手段为中心的文化迷失方向、走向歧途。


      拿企业对规模的崇拜来说吧。规模本身只是实现企业目标、愿景与使命的一种手段,与消费者的需求与价值无关,与利润也不存在正比关系。丰田早在规模不及福特和通用汽车的时候,其利润就达到了通用和福特利润总和的两倍。


      但是丰田并不满足于此,在全球各地大量建立生产基地,痴迷于追求规模的种种努力,终于在去年给丰田带来了回报,但这回报不仅包括行业规模第一,还有亏损、连续七十年盈利神话的破坏,以及轰动全球的“质量门”。


      丰田何以遭此危机?是因为丰田把规模视作目标,在追求规模的过程中,一种新的以规模为中心的文化暗涌渐成大潮,以至于原有的企业文化随潮声渐远。对此,丰田并不讳言,丰田章男如是说:“在过去3年中,丰田雇用了4万名员工,他们对于公司文化知之甚少。这个问题不会突然间暴露,但它类似一种代谢紊乱式的疾病,当你发现时就已经太晚了。”丰田的一位专家也说:“客观的危机是有的,但主要原因是偏离了丰田一贯主线的发展路线”。


      由此可见,丰田危机背后事实上是一场文化危机,丰田不得不面对文化蜕变后的自我回归与转向,驱散规模崇拜之风气。这就可以理解一个问题:为什么处于危难之中的丰田,还要向专家团队投入巨资,以期进一步概括丰田方式?这正是在致力于文化的拯救。


      再拿技术崇拜来说。宝洁是美国最早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大企业之一,其技术创新能力众所周知,翻开历史画卷,宝洁拥有一串颠覆性的创新产品,可以说宝洁的成长史就是消费品的技术创新史。


      但是,技术能力为宝洁创造了巨大的成功之后,宝洁却不知不觉地把作为手段的技术当成目标,从而演化出一股以技术为核心的文化暗涌,转“关注外部”为“关注内部”,转“以消费者为中心”为“以自我为中心”。宝洁人沉迷于技术本身的创新,但是创新成功率并不高,只有35%,技术的进步只是在增加专利证书的厚度,并未转化为利润,因为它本末倒置,失去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目标焦点。


      所以,雷富礼在拯救宝洁危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做法就是提出“消费者是老板”的口号,将客户价值文化置于文化体系的最核心的位置。同时,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创新:所谓创新是把一个想法转化为消费者价值,转化为收入和利润,而不是那些在实验室里很美妙,在市场上却一败涂地的构想和好奇心。而且认为创新不是一个孤岛,而是一个社会过程。


      为此,宝洁将研发(Research&Develop)扩展为联发(Connect&Develop),从每一位员工、每一种社会力量中汲取智慧和创意,开发了洁碧先生神奇擦、速易洁掸尘刷、玉兰油新生唤肤系列等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与2000年危机爆发时,宝洁的研发生产力提高了近60%,创新成功率提高两倍多;创新成本下降了20%。


      在这个过程中,宝洁通过对创新的重新定义,将创新放在其原有的作为手段的位置上,完成了“以消费者价值为中心”的文化理念的回归和复位。


      文化蜕变会导致企业从辉煌走向衰败,其中身处辉煌中产生的文化迷失,使得对手段过度崇拜,使得手段被偏执的重复使用,使得文化蜕变的暗流涌动。因而,企业越是在辉煌时,越是要警惕将手段当作目标,越是要警惕文化暗涌。是辉煌蕴生了文化暗涌、蕴生了衰败。

 

 【注】本文发表于《电气中国》

 

其他文章:

   奥巴马领导力

   汉字中的管理思想:关系型管理

    组织语言:丰田竞争力的真正源泉

    小农意识成就中国企业发展

    丰田如何构筑隐形竞争壁垒?

    在婚姻中寻找管理之道

    乔布斯的五大魔法

    戈尔公司:颠覆科层制

    为什么高技术会导致员工的平庸?

企业变革为何越变越乱、越难?

坏的管理实践是如何扼杀人性的?

企业家为什么难逃变革失败的魔咒?

     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误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