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管理:没有谁不配成功?
人会将每一类性格特征分别贴上标签。比如内向、外向、积极、消极、善于思考,容易情绪化等等。随后,会将这些标签进一步分类,那些可以化归为成功者的标签,那些是阻碍成长这个标签的范围内。这就导致两个后果:一个是标签定格化,一个标签等级化。
成功还是失败,全由你自己做主!
所谓标签定格化。就是你会在心理和行为上,不断地强化、证实这个标签是符合你的,让自己和这个标签化上等好。这叫预言的自我实现,你给自己贴上什么样标签,你就会成为什么样。如果你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你真的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失败者。
在以色列,105名士兵即将参加一个为期15周非常艰苦的指挥官训练项目。这是一个非常严格而且极为紧张的训练过程,受训者要接受艰苦的体能训练,需要心理上的全神贯注,每个训练日的训练时间达16小时。
这些未来的指挥官们并不知道,这个特殊的训练项目与他们的前任所接受的训练并不相同。在训练课程开始之前,心理学家多夫•艾登告诉负责这一培训项目的军官,军方已经收集了每位受训者的全面数据,艾登解释说,这些数据包括“心理测试分数、从以前的训练中采集到的社交数据以及以前的指挥官为他们评定的分数。”
根据这些全面的信息,艾登告诉培训官,每位士兵都被归入了三种“指挥潜能”(CP)中的一个,这三个类别是:“高”、“一般”和“不详”(因为信息不足)。来自不同类别的受训者,被平均分入四个训练班。
“你要将每位受训者所属的指挥潜能类别抄录到他的个人记录本上。此外,我们需要你在训练开始时,记住自受训者的姓名以及对他们指挥潜能的预测。”
当然,受训者并不知道这一切。同时,培训官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指挥潜能及其相关的数据完全是杜撰的。得分是被随机赋予受训者的,与他们的智力水平、既往表现以及个人能力毫不相关。
然而,15周以后,当艾登回来时,他发现了颇不寻常的东西。训练项目即将结束时,士兵要接受一个书面测验,这一测验旨在检测他们学到的“战术、地形测量、标准操作程序,以及诸如航海和精确发射武器等实用技能”的新知识。
这项测验并没有受到操纵,而是常规训练程序的一部分,是在训练结束时对所有士兵的检测。但是,这也正是将士兵划入不同指挥潜能类别所产生的影响显现出来的地方。
在这个测验中,培训官以为其指挥潜能分数很高的士兵的表现(平均得分为
79.98),要远远优于指挥潜能“不详”和“一般”的士兵(他们的平均得分分别为72.43和65.18)。
哪怕是随意贴上了拥有高领导潜能的“标签,都会带来实际能力的提升。不要忘了,无论是培训官,还是受训者,都不知道正在发生的一切。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受训者就拥有了他们被赋予的特质。这就是说,你选择什么样的标签,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成功的标签,就会成功,选择失败的标签,就会失败。
人人都可以成功!
给性格贴标签的第二个后果是标签等级化。就是说,有些标签是好的,有些是坏的,导致了性格的不平等化。这就告诉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性格到底是如何决定命运的?
事实上,“如何决定”是一个比“决定什么”更为重要的问题。如果你不懂得性格是如何决定命运的,就会导致观念正确、践行错误的结果。不仅会造成个人失败,久而久之还会降低人们对观念的信任度。
所以,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弄清楚性格是如何决定命运的。为此,我们必须从两个层面上去把握。一个是对成功(或失败)的界定,也就是什么是成功。所谓成功,就是对一个人所创造的价值的认可情况,这包括认可的人数,和强烈程度。没有认可,就不存在成功。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定义过于世俗化了。并不是这样,比如一个人说事业成功并不是我关注的问题,只要的家庭能够和谐、幸福、美满,那么我就认为我是成功的。可以的,但是这个成功的基础是你的付出得到家人的认可。也可能有人说,当我回顾我的一生时,我一直为我的理想拼搏不曾放弃过,而且在这个过程我始终我的原则,那么最后哪怕我没有实现我的理想,我一样认为我是成功,当然这也是可以的,但是这是因为你的行为至少得到了你本人的认可。不是吗?
第二个层面的问题,就是性格。每个人的性格特质,不是一种两种,是一个系列的组合。人们通常的看法,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强项和弱点,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在人格构成中,人格特质都是平等的,享有着同等的地位,都具备转化为价值的潜力,并不存在优劣的差别。重要的不是你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质,而是你如何看待、利用自己的性格特质创造价值。这就是说,一个通常认为是弱点的性格,一样具有创造非凡价值的可能性。
性格特质具有同等地位,就意味着你必须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作为开发性格价值创造的关键,以获得成功。没有人有精力、有机会可以调动自己的全部性格特质,即使认识到这些性格特质,都是不可能的。另外,虽然特质平等,但是转化为价值的难易程度、风险大小是不同的。毕竟,价值是需要被认可的。
选择性格特质的一部分进行开发的好处在于,总有一些性格特质,会让你充满激情,让你更有动力去开发它。当你专注、重复地深如某几项特质时,更容易发挥这些特质的潜力,更容易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正是因为对这两个层面问题的误解,导致了践行“性格决定命运”中产生的误区。
劣势论:性格的缺陷,是阻挡成功的拦路石,所以,为了成功,必须不断的去纠正不足的性格。
宿命论:性格本天成,所以我能否成功自有定数。所以,把性格问题简化为常量而忽略不计。
这两种论调,不过是为自己的不成功找一个借口而已。错误的核心在于,不懂得价值创造是性格和命运的链接点,从而不平等的看待性格和命运。事实上,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质不是关键,关键是你如何发现、并利用这些特质创造价值。劣势论和宿命论就是忽视如何创造价值这个层面的努力。苹果的传奇CEO的人生证明了这一点。
乔布斯个性鲜明,而且往往是负面的性格特质。比如粗暴专制、将大多数人视为笨蛋的精英主义,控制狂。但是,这并没阻挡乔布斯获得成功,也不影响他成为光彩照人的明星和英雄。粗暴专制的另一面是,将原来运作不良的大公司变成了一艘紧凑、纪律严明的舰艇;精英主义的另一面是,将产品设计得简洁而易于操作使用,就算是笨蛋也可以使用。
看来,传统上所谓导致失败的性格,也可以创造价值,成为推动成功发动机的能量。反过来,传统上那些带来成功的性格特质,就一定靠得住吗?创新与创意人人奢求,但是它带给乔布斯的不止是成功,还有失败。乔布斯创意层出不穷,总是思考着创造一个颠覆性的产品,确实他做到了。但是这种跳跃式的发展导致乔布斯错失了不少机会
苹果将图形用户界面第一次引入商业,但是却将其大众化的机会留给了微软,苹果发明了第一台PDA——Newton掌上电脑,但是失败后的放弃,却将几十亿美元的市场拱手让给了Palm。就是说,乔布斯总是处在一次一次颠覆性创新产品的跳跃中,不懂得边际上的渐进创新。比尔•盖茨则擅于此道,看看比尔•盖茨在产品边际上的渐进地、连续性的创新为微软带来了什么吧!
乔布斯的性格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变化,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当你将乔布斯的性格特质和乔布斯人生的起落、苹果公司的沉浮联系起来,你会发现存在着奇妙的联系。乔布斯的人生起落与苹果公司的沉浮是平行的、同步的。乔布斯的性格既决定了他本人的命运,也决定了苹果的命运。但是在乔布斯突出的性格特质中,每一种性格特质,都给乔布斯和苹果带来过成功,也带来过失败。你根本找不出哪一种性格特质具有绝对的优势。
乔布斯的人生告诉我们,性格是平等的,没有好坏之分,人人都可以成功!没有谁不配成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