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二二:还有叫这名字的细菌

(2016-08-27 12:00:17)
标签:

产气荚膜梭菌

大杆菌

食物中毒

食物加热

健康

分类: 马博士谈营养系列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二二:还有叫这名字的细菌

近日,韩国的食品和药品安全部(MFDS)发表消息称,韩国某食品制造加工企业所制造、销售的“辣椒粉”产品中检出“产气荚膜梭菌”致病菌超过限量标准,命令其停止销售并召回相关所有产品。我们来看看产气荚膜梭菌是个啥东东,应该如何预防?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粗短的大杆菌,两端钝圆,无鞭毛,有荚膜,因糖发酵能力强,可以产酸产气,所以叫做产气荚膜梭菌。根据产生毒素种类和致病性的不同,产气荚膜梭菌共有ABCDEF6个型。其中能使人致病的主要是A型产气荚膜梭菌,它产生的毒素能引起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c型产气荚膜梭菌可以引起坏死性肠炎。产气荚膜梭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人畜粪便、土壤、污水等外环境中都能检出。当吃进去被大量细菌繁殖体污染的食物时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二二:还有叫这名字的细菌

容易发生中毒的季节:以夏、秋气温较高的季节为多见。

容易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鱼、肉、禽等动物性食物。

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加热不彻底或冷食这些食品。

中毒的症状:潜伏期约为10~20小时,发病急,多呈急性胃肠炎症状,以腹痛、腹胀、水样腹泻为多见,无热、无恶心呕吐。

 

统计数据表明,在美国,每年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人数在250,000左右,其中约有10人死亡,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2亿美元左右。在我国,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报道不多,多为散发病例,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加强预防措施。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二二:还有叫这名字的细菌

1、加强对食品加工、餐饮行业的监督管理,预防在屠宰、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受到该菌的污染,这是预防该菌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

2、经加热处理的肉类要加热充分、做熟。

3、食物保存要在低温下保存,尽量缩短存放时间。

4、没有吃完的食物在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本文图片源自于网络)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二二:还有叫这名字的细菌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二二:还有叫这名字的细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