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镇江金山寺的楹联

标签:
杂谈 |
从小算起,我这是第六次到金山寺了。前五次中只有第一次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因为对于我们刚刚读初中的同学们来说,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第一次去镇江金山寺,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离开父母去远足,第一次参加“军事拉练”,第一次在稚嫩的脚上打起血泡,第一次去历史文化大城市-----镇江。或许,还有很多别的第一次。总之,是第一次。
这一次是我从死神那里挣脱之后第一次重回金山寺,又是第一次,因此,我决定无论如何要写点什么。不然,就会感觉愧对了什么人,或许是自己,或许是后代,朋友,或许是这些或许的总和。于是,我就利用网上的资料缀辑,写了下面带图片的文字:
金山寺大门口,有这么一副对联:
有山有水有林亭映带左右
可咏可觞可丝竹怀抱古今
网上的资料说,此联的作者吴锡麒(1746~1818), 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谷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国子监祭酒。后以亲老乞养归里。主讲扬州安定乐仪书院至终。
我们还知道他工书法,善行、楷。擅写诗词,精于骈文,“合汉魏六朝唐人为一炉冶之”,与邵齐焘、洪亮吉、刘星炜、袁枚、孙星衍、孔广森、曾燠合称骈文八大家。著有《有正味斋集》73卷、《有正味斋文续集》、《有正味斋尺牍》、《有正味斋曲》、《有正味斋南北曲》等。
我们可以在网上很容易得到吴锡麒写给他的好友尤荫的信札真迹,书法功力与文章才情可见一斑.
在这副楹联中间是另外一副长联:
由左联下方落款的“录清沈秉成撰金山联”得知,此联由清人所作。然沈秉成何许人也?根据网络资料,倒也不难查知,吴昌硕《石交集》中撰有《沈秉成传略》如下:
沈仲复中丞名秉成,归安人。咸丰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由日讲起居注官出为苏松太兵备道。道治在上海,番贾交错之区,五方辐辏,号称难治。中丞为政数年,华夷晏然,民情翕服。以课最,迁河南四川廉使,引疾居吴下。光绪甲申,徵拜京兆尹,旋擢内阁学士,巡抚广西,复迁安徽。中丞与人无忤,与世无竞,似得老子之道。然官侍从时骞谔建言,凡上封事三十余通,请减吾湖岁赋,及为殉难世民请,皆奉谕旨施行,尤彰彰在人耳目。
今乃专制一方,宏其建树,其德业正未可量也。夫人严氏,名永华,工诗画,琴瑟甚笃。中丞为筑耦园。又曾得石,剖之有鱼形,制砚二,名之曰鲽砚。署其居为鲽砚庐。余需次苏台,先后为作印十余纽,中丞咸称善。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这副长联,一峰浮玉,十地布金,乃典型中国文人的虚笔,无非是说这里是个江中有山,满地金玉的好地方。裴头陀,唐代宣宗皇帝的丞相裴休的儿子。就是後來在佛教史上非常著名的高僧-法海禪師。他是金山寺的开山鼻祖。
下联中的“焦仙人幽岩瘗鹤”跟“陆处士中冷品泉”是另外两个典故:
《瘗鹤鸣》刻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年),陶弘景书。楷书摩崖。存90余字。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瘗鹤铭外景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南宋淳熙间挽出一石二十余字,康熙五十二年又挽出五石七十余字。乾隆二十二年嵌于焦山定慧寺壁间,共九十余字。《瘗鹤铭》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绵长悠久、远及海外。
《瘗鹤铭》全文: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声。西竹法理,幸丹岁辰。真唯仿佛,事亦微冥。鸣语化解,仙鹤去莘,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局,余欲无言,尔也何明?宜直示之,惟将进宁,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陆处士是指茶神陆羽。陆羽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33年,一说公元727年),据《新唐书--隐逸列传》记载:“陆羽,字鸿渐,一名疾, 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据文献记载,一个秋末冬初的日暮之时,大约三岁的陆羽被竟陵龙盖寺的住持智积禅师发现在一座小石桥下,并带回寺中抚 养。陆羽长大后,因无名字,乃以《周易》为自己卜卦取名,卜得“渐”卦,其爻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遂以“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
陆羽自小在龙盖寺中成长,智积和尚欲教他佛经,希望他皈依佛门,陆羽却以为出家人“终鲜兄弟而绝后嗣”有违孝道,而不肯接受;智积和尚大怒,遂命他从事清扫等杂役,同时还要他去照料三十头牛。陆羽在放牛时,仍然不放弃学习,而在牛背上练习写字,一旦被发现,就遭到一顿鞭打。陆羽每想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便不禁悲从中来。后来陆羽找机会逃离龙盖寺,藏匿在戏班子里当优伶,虽然陆羽面貌寝陋,说话又结巴,却富有机智,扮演丑角极为成功,他同时还编写了《谑谈》三卷。
陆羽生性淡泊,清高雅逸,喜欢与文人雅士交游,《全唐诗》中搜录了陆羽写的《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 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由诗中可看出陆羽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陆羽的前半生经历受到了4个人的重大影响,即两僧两吏:两僧为智积和皎然,两吏为李齐物和崔国辅。在隐居期间,他与诗僧皎然、隐士张志和等人,交往甚密,成为莫逆。
陆羽不但喜爱大自然,对茶叶专业的兴趣更为浓厚,为钻研茶叶生产科学技术,他跋山涉水,四处云游,深入江苏、浙江、江西等各主要茶区进行调查研究,将游历考察时的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丰富了茶叶知识与技能,更是他日后撰写《茶经》的主要依据。
楹联中“中冷品泉”指陆羽在“中冷泉”品泉。中冷泉也叫中濡泉、南泠泉,位于金山寺西。唐宋之时,金山还是“江心一朵芙蓉”,中泠泉也在长江中。据记载,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来自西方,受到石牌山和鹘山的阻挡,水势曲折转流,分为三泠(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
中泠泉水宛如一条戏水白龙,自池底汹涌而出。“绿如翡翠,浓似琼浆”,泉水甘冽醇厚,特宜煎茶。唐陆羽品评天下泉水时,中泠泉名列全国第七,稍陆羽之后的后唐名士刘伯刍把宜茶的水分为七等,扬子江的中泠泉依其水味和煮茶味佳名列第一。
再稍稍往北走,在售票处附近,还有这样一幅楹联:
入云钟磬随风落
如画亭台压浪平
潮涌西津,不断天风传塔语
山蟠北固,遥分晴濑散炉烟
再有一旧联如:
雄跨东南二百州
因为古时金山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個岛屿,素有“江心芙蓉”之誉。它与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勢(金山、焦山、北固山),为南北來往要道,故号称"卒然天立鎮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
进了大门,抬头一看,一幅旧联让很多人看不明白,查了资料,才知道是:
狂澜避地江成陆
古塔擎天寺裹山
说到泉水,人们都知道有济南的趵突泉、镇江的中冷泉、北京的玉泉、庐山的谷帘泉、峨眉山的玉液泉、安宁的碧玉泉、衡山的水帘洞泉。其中以趵突泉、中冷泉、玉泉和谷帘泉最为著名。而在这四泉之中,趵突泉、玉泉确曾受过御封,但被陆羽列为“天下第一泉”的却是在江西庐山大汉阳峰南面康王谷中的谷帘泉,而中冷泉仅被陆羽排为天下第七泉。后来唐代的另一品茶专家刘伯刍根据此泉特有的优点,将其定为“天下第一泉”。
江天禅寺,又名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原名泽心寺,自唐代起,称为金山寺。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赐名江天禅寺。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阅沧桑因缘聚散悟空性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圣教禅静止观觉有情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都空说什么南宋衣冠西湖烟柳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处默,唐朝人。(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俗姓、里居、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初与贯休同薙发。后入庐山,与修睦、栖隐游。处默著有诗集一卷, 《全唐诗》 传于世。
处默诗有山野僧人特殊的笔法与韵味,特辑录数首于兹:
《圣果寺》: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远烟》:霭霭前山上,凝光满薜萝。高风吹不尽,远树得偏多。翠与晴云合,轻将淑气和。正堪流野目,朱阁意如何。
《忆庐山旧居》:粗衣粝食老烟霞,勉把衰颜惜岁华。独鹤只为山客伴,闲云常在野僧家。
丛生嫩蕨粘松粉,自落干薪带藓花。明月清风旧相得,十年归恨可能赊。
《题栖霞寺僧房》:名山不取买山钱,任构花宫近碧巅。松桧老依云里寺,楼台深锁洞中天。
风经绝嶂回疏雨,石倚危屏挂落泉。欲结茅庵共师住,肯饶多少薜萝烟。
进得殿来,我们会看到四大金刚及两边的对联:
须弥山间宏开宫殿风调雨顺护法界
堪忍国中镇守山门辅正摧邪定乾坤
四大天王,亦称 “四大金刚”。四大天王的来历和佛教的宇宙观有关。佛教分宇宙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在三界中,欲界为最低一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及一部分天神居于此界。欲界的天有六重即“六欲天”,第一重即四大天王的住处。佛经上说四大天王就在须弥山山腰,那时耸立着健陀罗山峰,称须陀四宝山。天王各居一山,他们的任务是各护一方世界,故四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四天王各有九十一子,辅佑四天王守护空间十方,即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以及上下。四天王手下又各有八位大将,帮助管理各处山河、森林以及地方上的小神。众大将中居首的是韦陀,专门保护出家人,因此备受僧尼尊崇。
韦陀(韦驮)菩萨,又称韦陀天,梵名音译为私建陀提婆,意为阴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相传释迦牟尼涅盘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韦陀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陀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陀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于是,韦陀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
这是江天禅寺住持慈舟法师根据北宋三藏法师佛印与翰林学士苏东坡以禅语打赌而留玉带作为镇山之宝故事所写的楹联: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三藏圣言演真谛
四大: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四者分别包含坚、湿、暖、动四种性能,人身即由此构成。因亦用作人身的代称。
五蕴:佛教指人的色、受、想、行、识五种刹那变化的成分, 由这五种成分的暂时结合而形成了个我。
大江浪,应梵钟,诸天听法苍茫际
千里云,开宝殿,万佛垂光紫翠间
上面这副殿内高大的抱柱对是由赵朴初题写的。此殿由住持僧慈舟发起重建,为金山历代所建大殿最高最大之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