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tianshui588
tianshui58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97
  • 关注人气: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唐高宗李渊之官文与太宗李世民的赋

(2012-06-02 05:49:03)
标签:

杂谈

读唐高宗李渊之官文与太宗李世民的赋

 

                http://t1.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RTsy1udAez2f4V2CTtXbi_77OJwKKeO68BYtYsgWcGG0zbjZTVgQ       

          

        由清人董诰阮元徐松等奉诏编纂的《全唐文》共有1000册,是中国第一部断代文集。据称,这部集子

   罗了唐,五代间出自三千余人之手的一万八千余篇文章,作者按照诸帝、后妃、宗室诸王、公主、臣工、释道、

   闺秀序次。全书以清内府旧藏善本《唐文》作为基础,参校了《四库全书》中的唐文别集,《永乐大典》中的篇

   章,段落等而成。

 

       别人喜欢读新书,我喜欢读旧书。日前读到亲王李世民的诗,才知道一代君王不但有治世之才,还有著文之

   雅。前天析惕于网络书海之际,无意间浏览到《全唐文》,因此读到唐高宗李渊的诏制和李世民的赋。

 

       我是第一次读君王的官文,所以特别好奇,读得也很仔细。

 

      因为唐高祖李渊是《全唐文》中的第一个帝王,所以一至三卷是他的诏制,我们不妨摘录一二,欣赏他的文

   笔。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全唐文》第一段关于李渊的介绍:

 

      李渊(高祖皇帝一)

帝姓李氏,讳渊,字叔德。其先陇西成纪人,後徙长安。祖虎,佐周有功,为柱国,追封唐公。帝生袭封,隋大业十二年十二月为太原留守,明年五月举义兵, 十一月入长安,尊立恭帝,自为大丞相,进爵为王。义宁二年戊寅五月受禅,建元武德,在位九年八月。传位太子,年七十一。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追尊神尧 大圣大光孝皇帝。

由此可见,李渊上承祖荫,护隋有功,受禅为帝,寿齐彭祖

     下面是第一卷第一篇


1.      <授老人等官>

        乞言将智,事属高年。耄耋杖乡,礼宜优异。老人等年馀七十,匍匐垒壁。见我义旗,懽踰击壤。筋力之礼,

      知不可为。肉帛之资,虑其多阙。式加荣秩,以赒其养,节级并如前授。自外当土毫隽,以资除授

 

           让我先把一些文字障碍扫除一下:

乞言古代帝王及其嫡长子养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以便向他们求教,叫乞言。

《礼记·文王世子》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詔之於东序。 郑玄 注:养老乞言,养老人之贤者,因从乞善言可行者也。《晋书·王祥传》天子幸太学,命 为三老。 南面几杖,以师道自居。天子北面乞言, 陈明王圣帝君臣政化之要以训之。

将智养智,培养智慧之意

杖乡《礼记·王制》:六十杖於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

垒壁军营的围墙或工事

击壤:《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帝尧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 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

荣秩荣耀与官阶。

节及:唐 时低级武职官员。

当土:当地。

毫隽:豪俊

除授拜官授职。

这段话的大意是:

按照古礼,年轻人应该向长者请教事理,以养智慧。像《礼记.王制》里说的那样,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拄着拐棍在乡里行走了。因此,他们应该受到特别的优待。他们这些人都已经七十多岁了,还在军营之中奔波。一看到我们代表正义的旗帜,他们就欢欣鼓舞。但是,毕竟军旅苦差不是他们应该去担当的。我想他们的衣食住行,是很匮乏的。应该多加荣耀和提高官阶,以接济赡养他们,下级军官们待遇一并如前。但是, 当地的豪俊之士不在此例,他们要另外拜官授爵。

 

2. 《徒隶等准从本色授官教》

义兵取人,山藏海纳,逮乎徒隶,亦无弃者。乃著勋绩,所司致疑,览其所,可为太息。岂有矢石之间,不辨贵贱;庸勋之次,便有等差。以此论功,将何以劝?黥而为王,亦何妨也。赏宜从重,吾其与之。诸部曲及徒隶征战有功勋者,并从本色勋授。

            这是一段命令,让所有跟从李渊征战有功的服刑犯人按照普通人资格拜官授爵。

 

         大意是:

 

           我们正义之师招兵,多多益善,如山的蕴藏,如海的容纳,即便是服刑的犯人,也不会被遗漏。他们立下了

       功勋,有关部门在报功时却有了疑虑。看到他们送上来的请功的文书,实在令人叹息。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在作

       战时,同样去冒死,记功时,却有了差别?这样子来论功行赏,怎么能服人?犯了罪被在脸上刺字的人,有功而

       封王又有什么妨碍呢? 对这些人,我希望能从重赏赐。各部将士以及服刑的犯人只有征战有功,一并按照普通

       人拜官授爵。

 

3. 《授逸民道士等官教》

          
义旗拨乱,庶品来苏,类聚群分,无思不至。乃有出自青溪,远辞丹灶,就人间而齐物,从戎马以    

  同尘,咸愿解巾,负兹羁緤。虽欲勿用,重违其请。逸民道士等诚有可嘉,并依前授。

庶品(1).犹众物,万物。(2. 众官,百官。品,品官。

来苏:因其来而于困苦中获得苏息。语本《书·仲虺之诰》攸徂之民,室室相庆曰:徯予后,后来        其苏!’” 孔 传: 汤 所往之民皆喜曰: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逸民: 古代称节行超逸、避世隐居的人。也指亡国后的遗老遗

丹灶(丹竈)炼丹用的炉灶。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守丹灶而不顾,鍊金鼎而方坚。

齐物:(齊物)春秋 、 战国 时 老庄 学派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如生死寿夭,是非得失,物我有无,都应当同等看待。

羁绁:亦作 羈絏 1.马络头和马缰绳。亦泛指驭马或缚系禽兽的绳索。《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负羈絏从君巡於天下。

 

这段话得大意是:

我们平定叛乱的正义之师所到之处,万民皆得到解救,志气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追求不同的人自然就归到一处,什么样的想法都有。于是乎就有了这些以前退隐在青溪白云之间的逸民道士,从很远的地方辞别了炼丹的炉灶,来跟从我们,在俗世里过置生死,荣辱于度外的戎马的生活。他们都愿意去除头上道士戴的头巾,甘愿受军纪的约束。我虽然不想用他们,但这样做就太违背他们的心愿了。他们这些逸民道士们的诚意实在可嘉,应该一并按照以前的规定拜官授爵。

4.《献嘉禾教》

嘉禾为瑞,闻诸往策。逮乎唐氏,世有兹祥。放勋获之於前,叔虞得之於后。孤今纠合,复逢灵贶。出自兴平,来因善乐。休徵伟兆,何其美欤!顾循虚薄,未堪当此。呈形之处,须表天休。送嘉禾人兴平孔善乐,宜授朝散大夫,以旌嘉应。

嘉禾生长奇异的禾,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典出《书·微子之命》: 唐叔 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 唐叔 ,归 周公 于东,作《归禾》。 周公 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孔 传: 唐叔 , 成王 母弟,食邑内得异禾也……禾各生一垄而合为一穗。异亩同颖,天下和同之象, 周公 之德所致。

放勋亦作 放勛 。 帝 尧 名。《书·尧典》:曰若稽古, 帝尧 曰 放勋 。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云: 放勋 , 尧 名。 蔡沉 集传:放,至也……勋,功也。言 尧 之功大而无所不至也。《史记·五帝本纪》:帝 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叔虞唐叔虞姓,名,字子于,又称晋唐叔虞。是周武王第三子、周成王之弟。周成王少年时对他的弟弟叔虞有过封国的承诺,日后太史和周公都要求成王履行承诺,遂封唐叔于唐国,为桐叶封弟的典故。

顾循眷念安抚。 南朝 梁 沉约 《和谢宣城》:顾循良菲薄,何以儷璵璠。《隋书·文学传·王贞》:顾循寡薄,有怀髦彦,籍甚清风,为日久矣,未获披覿,良深佇迟。

虚薄虚浮,不笃实。

这段官文是为表彰一个来自兴平的姓孔名善乐人,因为他向李渊献了嘉禾,

大意如下:

生长奇异的嘉禾是瑞祥之物,这在过去的典籍里有记载。陶唐氏之时,世上就有了这种祥瑞之物。尧帝先获得此物,后来周成王的弟弟叔虞也得到过。而今我正当纠合义师之时,又得到这样神灵的赐福。该瑞禾出自兴平之地,是一个名叫孔善乐的人呈献的。美善又伟大的征兆,真是一件美事啊。然而我对百姓的眷念爱抚还做得不够,不配得到这种神灵的赐福。但是,既是天意,就应该在发现瑞禾的地方标识出来,以记述神灵赐予的天恩。而那个呈献嘉禾的兴平地方的孔善乐,也应该官拜朝散大夫,以表彰他献瑞的义举。

 

5.《秦王天策上将制》

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经邦盛则,哲王彝训。是以华衮龙章,允洽希世之勋;玉戚朱干,实表宗臣之贵。太尉尚书令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凉州 总管上柱国秦王世民,缔构之始,元功夙著,职兼内外,文教聿宣。薛举盗寇秦陇,武周扰乱河汾,受朕专征,屡平妖丑。然而世充僭擅,伊洛未清;建德凭陵,赵魏犹梗。总戎致讨,问罪三川。驭以长算,凶党窘蹙。既而漳滨蚁聚,来渡河津,同恶相求,志图抗拒。三军爰整,一举克定,戎威远畅,九围静谧。鸿勋盛绩,朝野具瞻,申锡宠章,实允佥议。宜崇徽命,位高群品,文物所加,特超恒数。建官命职,因事纪功,肇锡嘉名,用标茂实。可授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领司徒陕东 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一万户,通前三万户。馀官并如故,加赐金辂一、衮冕之服、玉璧一双、黄金六千斤、前後鼓吹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

 

德懋懋官,功懋懋赏谓在德行上勉力。《书·仲虺之诰》德懋懋官,功懋懋赏。 孔 传:勉於德者则勉之以官,勉於功者则勉之以赏。

彝训(1).日常的训诫。《书·酒诰》:聪听祖考之彝训。 孔 传:言子孙皆聪听父祖之常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三极彝训,其书言经。 范文澜 注:彝训犹言常训。

(2).指尊长对后辈的教诲、训诫。 唐 元稹 《赠乌重胤父承玭等制》:追念本始,无忘尔先,永锡追荣,用章彝训。 王闿运 《武慎刘公墓志铭》:当世才德,莫能与儔,自非亲服彝训,孰能名之。

华衮: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

龙章.衮龙之服和章甫之冠。

玉戚朱干:亦作 玉鏚 。 玉柄或玉饰的斧。《礼记·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礼祀 周公 於大庙……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孔颖达 疏:干,盾也;戚,斧也。赤盾而玉饰斧也。

这段官文是唐高祖李渊给他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嘉奖及提拔的令状,大意是:

在德行上勉力的人,要用官位来勉励他,在建功立业上下功夫的人,要用赏赐来鼓励他。这是经邦治国的美好法则,是圣明先王们的常训。所以加赐华美的礼服和威严的冠冕,最适合那些不同寻常的功勋。而用赤盾和玉斧作装饰,最能体现宗臣的高贵。太尉尚书令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凉州 总管上柱国秦王李世民于开国之始,大功卓著,在中央和地方都身兼官职,文化教育方面也殊有政绩。薛举叛反于秦陇一带,刘武周作乱于河汾之地,受我的派遣,屡次打败敌寇。可是,王世充专擅独断,伊河洛河地区尚部太平;窦建德抗忤朝廷,赵巍之地还未收复。他统领全军,征讨贼寇,扫平三川。他用长远之谋略,使贼党非常困迫。后来贼兵在漳河边结集,相互勾结,意图抗拒王师。李世民以整肃之师,一举克敌制胜。军威远扬,天下宁静。丰功伟绩,朝野有目共睹。给他赏赐尊崇之礼,实在很符合众人的意见。(后面具体的赏赐之物和官位采邑,文字简单,从略。)


                                           http://t3.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RT0ZEo3BN0XFBUa3AlD9SuQTwDdhnqL5teWb5W4s1W7aRL-uwi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