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西湖白云庵的往事
◇ 江南桓进 ◇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http://s11/bmiddle/5d53b49eh8a0b0eb2412a&690
传说中的白云庵位于西湖夕照山西北角,也就是雷峰塔下的湖边,面对苏堤、三潭印月,风水宝地也,近几十年来属于某宾馆。百年前,白云庵曾经香火缭绕,信男信女,摩肩接踵,现在它已经只是一个传说,早被铲平,无迹可寻。
http://s13/middle/5d53b49eh8a0ae97b1c3c&690
白云庵所以难被杭州人忘记,有好几个原因,其一是讨人喜欢的月下老人曾经安家在此,其二是庵里出过几个真和尚,其三是它的位置实在太好,雷峰塔上看下去,云树神神秘秘,湖中看过去,风景如在水墨山水之中。
20世纪大约20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馆发行了一套西湖风景,中间有幅就是白云庵,楼台莲池,十分诱人,——见下图:
http://s12/middle/5d34cabeh899b1f0a894b&690
此地据传是南宋御园“翠芳园”旧址,明朝末,“白云上人”建庵,故称“白云庵”。满清时期,时有兴废,上照景色是光绪年间新修之后的样子。这次新修,还增塑了“月下老人”,于是杭城青年男女,纷纷前去烧香求签。不过,那时候的男女,比较含蓄,与现代“性开放”的人物,做品有极大差异。
“月下老人”故事,在杭州流传的历史很是悠久,南宋《梦粱录》的“婚嫁”一节,有都城民间婚嫁礼仪的详细记载,宋代的新郎和新娘在举行婚礼时就要用同心结相牵,谓之“牵巾”。杭州的“月下老人祠”,原在孤山。清人《楹联丛话》说,月老祠有副金书妙联,是集古代剧本《琵琶记》、《西厢记》的成句而成: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是前身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这对联,妙处自在不言中,肯定曾经引得古代无数男女如痴如醉,也是西湖的一大佳话。晚清,月老祠移到了白云庵。
西湖本为情人所设,钱塘处处才子佳人,据说杭州还是个“爱情之都”,呵呵,如今虽然白云庵“月下老人”的忙碌,已经成为历史往事,但万松书院、黄龙洞的相亲活动,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口号是“相亲就能赢”,哈哈,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不亚于商场,绝对不再需要月下老人的帮助了。
据明朝《西湖游览志余》卷14,蒙元时有一僧人叫至慧,出家在著名的余杭古刹径山寺,积蓄了一些钱,心里不能忘记女人,写诗说:红粉佳人不许看,西天依旧黑漫漫,于是就还俗去娶老婆了。呵呵,这僧人不虚伪,还能讲句真话,比招摇撞骗的假和尚,好多了。但是,这类所谓和尚,毕竟不能与西湖白云庵出过的真和尚相提并论。
白云庵虽称为“庵”,却不是尼姑庵,里面都是和尚。清末,这里曾经成为“革命党人”的秘密据点,徐锡麟、秋瑾、蔡元培等都在白云庵有过活动。住持得山和尚师徒也加入了反清组织,后来辛亥革命胜利,得山和尚功成身退,隐居到海宁古刹。
我们知道,这世上寺庙虽多,可又有几个是真和尚呢?这得山和尚,是个真君子、真和尚!所以,百年前的白云庵,算得上是个为西湖增色的寺庙,这白云庵的住持和尚,也算得上是个为西湖增色的历史人物。
2010/6/28
——————————————————
注:
(1)杭州古代名叫白云庵的寺院不止一处,南宋地方志书曾载有一白云庵,但没有什么可说的故事。如今杭州也另有个白云庵,在八卦田附近,不过与本文说的白云庵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同名而已。
(2)近年黄龙洞等又有了月老祠。在历史上,杭州“月下老人祠”常常被搬来搬去,或者并非只有一处,所以也有清人文章说从前“月下老人祠”在“花神庙”旁的。
(3)月下老人赤绳相系,以定姻缘的神话传说,一般认为是始于唐朝文人的传奇小说。例如,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韦固少未取,旅次宋城,遇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捡书,因问之。答曰:‘此幽明之书。’固曰:‘然则君何主?’曰:‘主天下之婚姻耳。’回问囊中赤绳子,曰‘以此系夫妇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之,终不可易。”
李复言之前,又有戴孚《广异记·阎庚》,说遇一“主河北婚姻”的神人,“开视其衣装,见袋中细绳”,那神人也以“绊男女脚”的方式,确定世间姻缘。
此外,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牵红丝娶妇》条,载郭元振择妇之事: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元振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仓卒,更待忖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随夫贵达。此事《山堂肆考》等书亦载。——洪迈《容斋随笔》卷一《浅妄书》则认为这只是传说,不是真实的事情。民间则将此谓之“红丝结褵”,津津乐道。
月下老人千里姻缘一线牵,当然只能是个神话,但是此类传说故事很有趣,很有想象力,令人神往。据说古代男女成婚仪式上,拜天地牵红带也是源于此。
(4)关于南宋御园“翠芳园”,《武林旧事》卷5说:“南屏御园,正对南屏山,又名‘翠芳’。”《梦粱录》卷19说:“净慈寺南翠芳园,旧名屏山园,内有八面亭堂,一片湖山,俱在目前。”既然“一片湖山,俱在目前”,就不可能埋没在净慈寺南的山脚,而应该在净慈寺北的湖边,《梦粱录》此处所记方向似有误,而《武林旧事》所说“正对南屏山”才是正确的。
(5)据抗战时期浙江省民政厅长阮毅成的《三句不离本“杭”》一书,光绪年间修的白云庵在抗战时被日寇烧毁,“敌人……遂纵火将庵屋烧为平地,月下老人祠也连带焚”。抗战胜利后,1946年底“西湖凤林寺僧,竟未得杭州市政府之许可,在白云庵的正殿遗址上,擅自建了一所月下老人祠。……屋矮墙低,布置简陋,老人塑像,短小粗俗。……签诗更是任意涂改,文句多不通顺。”(资料来自“左岸文化网”)所以有人据此认为,此后不少人所说的白云庵,其实只是1946年重建的月老祠而已。
《浙江在线》2007/1/30报道,白云庵毁于1958年10月,据当时在场的目击者说:“整个庵堂并不大,是一座平房,两边没有厢房,拆拆没费多少力气,两三天就搞定了。……最可惜的是,当时庵里有座月下老人,慈眉善目的,也一起毁掉了,白云庵拆掉后,原址建了道路和绿化。”参考《三句不离本“杭”》记载,结合“整个庵堂并不大,是一座平房”的事实,可知1958年所拆的确只是一所月老祠,白云庵则早已毁于日寇之手。
————————————————
http://s4/middle/5d53b49eha6614f0ac9a3&690
月老极富诗意,他慈眉善目,在月下结绳以定人间婚姻,是家喻户晓的好神仙,……
(图据台湾寺庙月下老人挂件制作)
————————————
附文(1):
月下老人很辛苦,哈哈
人有仙人与凡人,凡人的生活,终身无非是生存和繁殖两件大事,所以“洞房花烛”,自然就是人生的大喜大乐之时了。
凡人的生活,不如意的地方很多,要“洞房花烛”,多么不容易啊,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于是就要靠仙人来帮助,——我们的月下老人是非常热心的好仙人,他总是不辞辛劳,认真负责,而且总是乐呵呵的,——天下情人一簿记,千里姻缘一线牵,他多伟大啊!
仙人所以是仙人,就是有非凡的能力,他的那个《情人簿》、《夫妻册》的容量,肯定超过任何电脑,——天下情人的恩恩怨怨,那无数条纠缠的情线,他都要弄得清清楚楚,呵呵,可真正是够累的哦!
他这么辛苦,有什么好处呢?
没有。——仙人是凡人们创造出来的,他们自然就应该像个好人。
所以,辛苦的月老偶尔地弄错,我们也只好原谅原谅他,——也许,那就是“命”中的注定?也许,弄错其实是很难避免的事情?……
谁知道?……
当然,他那线最后牵对了的,还是多数。——我们不能怀疑他是个好仙人,月老毕竟是月老,他毕竟是专注于此的神仙!——情之道,专则灵,呵呵。
2011年5月16日随笔,一笑
——————————————————
附文(2):
情人眼里,西湖处处能生情,就是个情人湖
杭州西湖所以那么著名,是因为她很复杂,她的风景不是一个简单的点,一条简单的线,一幅简单的平面,而是非常复杂的多面体的组合;她有千年的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有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候,她给的印象完全不同样……
读西湖角度不同,内容也就不一样。在历史学家眼里,她是本历史书;在文学家眼里,她是本诗集;在园林家眼里,她是大观园……
如果从“情”这个角度去看,她又是个情人的湖,她不仅面面如画,而且处处生情,绕湖一周,无情的人也能生出无数的“情”来,——湖中的荷花成对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更有“鸳鸯”手携手,哈哈……
上文我说“西湖本为情人所设,钱塘处处才子佳人”,固然是文学的夸张语言,可道理还是有一点的。虽然“钱塘处处才子佳人”,只不过是些才子佳人的传说,西湖边并不到处都有美女,真才子也不见几个。白娘子说杭州男人好,找了个许仙,最后她就倒霉了,许仙不过是个俗人罢了,杭州城里像许仙这样的凡人“要多不少”(杭话,要多少有多少,很多很多的意思)。——但是,西湖处处是“情”,可是真的。
游西湖,最需要的是情意绵绵,景因情更美,情因景更深。所以,游西湖,最佳的是与情人同游,与情人同游,最能情景交融,最不负西湖的良辰美景,……呵呵,信不信,随便你。
……
我的意思是,白云庵的“月下老人”虽然已经是传说故事,但妩媚多情的西子湖依旧光彩照人,——“月下老人”既然是神仙,他肯定也与西湖同在,——也就是说,西湖的花前月下,处处都有“月下老人”,或者说:
西湖这个情人湖,就是最好的月下老人……
2011/5/20晨
—————————————————————————————————————————————————————————————————
【 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自《西溪随笔》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