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浒传》第94、95回的杭州地名解读

(2009-04-03 11:32:26)
标签:

名胜随笔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水浒传》第9495回的杭州地名解读

                                                                                      ◇ 江南桓进 ◇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水浒传》一百回本的第9495回描写宋江到杭州打方腊,小说家言而已。老实说,我觉得那段故事很乏味,甚至很无聊。但是,其中对杭州城内外的描述,以及所涉及的一些古老地名,对我们了解宋明时期的杭州,却很有些帮助。因为作者施耐庵(12961371)据说曾经在钱塘为官三年,一说他本来就是杭州人,对杭州相当熟悉,所以《水浒传》对杭州城内外地理的描述,并不都是小说家的凭空想象。

 

1)关于西溪、古荡

        原文:宋先锋军马已过了皋亭山,直抵东新桥下寨。……一路分拨水军头领正偏将,从北新桥取古塘,截西路,打靠湖城门。……却说李俊等引兵到北新桥住扎,分军直到古塘深山去处探路,……“一发杀入西山深处,却好屯扎。西湖水面,好做我们战场;山西后面通接西溪,却又好做退步。”……次后引兵直过桃源岭西山深处,在今时灵隐寺屯驻;山北面西溪山口,亦扎小寨,在今时古塘深处。前军却来唐家瓦出哨。

    (解读:“皋亭山”,在今半山东北部。“北新桥”在今拱宸桥南,现在叫大关桥。“古塘”,就是“古荡”。细读这节,可以了解元末明初半山到古荡的路线,以及杭州古荡、西溪的一些情况。)

 

2)保叔塔

       原文:温克让引着四将急回过河去时,不提防保叔塔山背后,撞出阮小二、阮小五、孟康,引五千军杀出来。

    (解读:可见元末明初宝石山上塔的名字,和宋朝时一样,是叫“保叔塔”,而不是如今的名称“保俶塔”。)

 

3)候潮门

       原文:钱王建都,制立三重门关:外一重闸板,中间两扇铁叶大门,里面又是一层排栅。

    (解读:可见五代罗城城门的细节。)

 

4)独松关

       原文:那关两边,都是高山,只中间一条路。山上盖着关所,关边有一株大树,可高数十余丈,望得诸处皆见,下面尽是丛丛杂杂松树。

   (解读:可知当时独松关形势。独松关位于安吉与余杭交界处。)

 

————————————

注:

    (1)《水浒传》一百回本的第9495回故事,在一百二十回本里是第114回和115回。

    (2)宋江到杭州打方腊,不过是小说故事,并不是历史的真实。然而,古代民间文盲多,以为小说就是历史,所以明清时,杭州还像煞有介事,弄出了许多的《水浒传》“遗迹”,例如武松墓之类。

    最可笑的是,清朝时杭州清泰门外还有时迁的庙(据《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一),为贼骨头们所崇拜,凡偷儿窃儿行动前都喜欢去那里烧香磕头,求时迁保佑他们,哈哈。

    今杭州西泠桥苏小小墓不远处有一所谓“武松墓”,起初是民国时期好事者弄出来的假古董。此假古董“文革”前夕被毁,现在有人有兴趣重建,一定是认为对旅游业有帮助。因为很多的国人,习惯于分不清小说故事与历史真实的区别,喜欢戏说而不喜真实,喜欢把小说当历史,所以弄几个《水浒》里的东西出来,一定蛮吸引这些人的。呵呵。其实,即使《水浒》中的武松是真人真事,他的墓也不会在西泠桥边。据清初人陆次云《湖壖杂记》,清初有人在六和塔江边“掘地得石,题曰‘武松之墓’。”所以清朝以前,即使有人附会,也与《水浒》不是太离谱,那传说中的“武松之墓”是在六和塔附近。 

    近年还有人在涌金门西湖里又塑了个张顺,就更神奇了,哈哈,……

——————————————————————————————————————————————————

 

【 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自《西溪随笔》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