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杭州望湖楼亭知多少
◇
江南桓进 ◇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发表于1986年5月29日)
美可以是一个点,或一个侧面。然而,壮观的景色必须是立体的,必须登临高处,于开阔之处,尽情一望,方可得美景神韵,领略其精妙。所以自古以来,骚人墨客,无不赞美那些面山临湖的高楼耸阁,赞美那些可于一望之中,得到无尽风光的敞亭平台。因此,自古繁华的钱塘,历史上就有了许多以“望”命名的楼亭。
最有名的是钱塘门外的“望湖楼”。因为它是近水楼台,所以古时又被称之为“先得楼”。此楼乃吴越王钱俶初建于宋乾德五年(967年)(注1),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起初它是昭庆寺在湖边的看经楼。初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的昭庆寺,宋乾德二年(964年)钱俶重修(注2),因此三年后又在寺前面临湖建看经楼,也就是“望湖楼”。后来,北宋文豪苏轼酷爱此楼,写诗说“望湖楼下水连天”,感叹“故乡无此好湖山”,因此,这“望湖楼”便名扬天下了。
1985年杭州重建了望湖楼,西移到今址(在断桥附近,楼见上图)。山外青山楼外楼,在如今的西湖上,从历史、名气、风雅等等角度看,唯望湖楼可号称“西湖第一楼”,近年有人在网上把孤山某晚清私家小宅,称为“西湖第一楼”,也未免太搞笑了。

西湖望湖楼亭中,还有一个与“望湖楼”同样著名的,就是孤山的“望湖亭”,它是今天“平湖秋月”的前身。
此“望湖亭”历史比钱塘门外的“望湖楼”更早,唐朝时,就在今天的“平湖秋月”建望湖亭,宋代移到宝山山顶,明朝又回到故址。在明朝人的西湖图画中,我们可以见到这里已经有高耸楼亭和望湖的平台,——今天的“平湖秋月”基本格局,始于明朝。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最爱此“八面玲珑”的望湖亭,他作《湖亭晚归》,自称“尽日湖亭卧”云云。(上图为民国时期的“平湖秋月”)
在长桥一带所见湖景又另有风味,据1929年《新测杭州西湖全图》,昔人曾在今长桥公园入口处建一“望湖亭”。又据《武林旧事》卷五,南宋时雷峰顶上也有一“望湖楼”,那楼上之景与今新雷峰塔上所见一样,可谓绝妙,然而因为没有大文豪的讴歌,居然没有什么名气。另据《梦粱录》载,南宋时涌金门外也曾经有“望湖亭”三座。

以上楼亭只能看湖,在南北高峰、吴山、凤凰山、玉皇山等处的望湖楼亭,则可以兼得江湖。南高峰五代建有高塔,水乐洞这里,南宋时也有一“望湖亭”。(上图为清同治六年刻的南宋《西湖图》局部)
由于古代钱塘江壮阔如海,所以古人常常将望江称为望海。为西湖十八景之一的“韬光观海”,在北高峰腰韬光寺,那里旧有石楼,面对江海,号称“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呵呵,够厉害的哦。
北高峰顶古代又有“望海阁”,钱塘江、西湖、杭城,历历在目,“江湖俯看杯中泻,下界笙歌远近闻。”——丝毫不让韬光寺。
凤凰山是隋唐以来杭州的行政中心,所以杭州又有“凤凰城”的美称。据《淳佑临安志》卷五,唐朝武德七年(624年)建一“高十八丈”的“望海楼”,苏轼《望海楼》诗云:“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呵呵,排山倒海啊。
据1892年《浙江省城图》,今之环城北路与环城东路交界处,从前也有座“望海楼”,乃明嘉靖年间初建,清康熙年间重建。——可作杭城东北部曾经是江海滔滔之证。
玉皇山看左江右湖,又是另一角度。苍山万重,钱江九曲,西湖如镜,苏堤如带,三岛如船,游船如蚁,所以今之山顶也有“望湖楼”,古时山腰则有“望海亭”。

最能四面八方望尽湖山江城的,还是要数吴山之顶的“江湖亭”(上图),亭初建于五代吴越,北宋称“有美堂”,今称“江湖汇观亭”。——每游此处,常常想起北宋欧阳修《有美堂记》的那句话:“钱塘兼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江湖汇观亭”还有明代越中才子徐文长所撰一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真正是把此类楼台亭阁的佳绝之处,和游人登临览胜的感叹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了。
————————————
注:
(1)见《淳佑临安志》卷六。杭州官方《古城墙》网说“初建于宋乾德二年。”非也。
(2)据《西湖新志》等。以吴越国王钱俶在西湖大兴土木的历史综合研判,《西湖梦寻》的年代不足为据。
(3)本文发表于1986年5月29日,2009年重新打字时作了些删改。当年所以会写此文,是因为1985年杭州望湖楼重建,颇感兴奋。江山需要文人捧,西湖那么多的楼台,何以望湖楼如此有名?这与大文豪苏轼酷爱此楼,作诗夸它有很大关系。南宋雷峰的望湖楼,位置也不错,可没有人捧,后代就默默无闻。有感于此,搜罗资料,将那些默默无闻的望湖楼亭,也来表一表。
(4)明《西湖游览志》说“有美堂”在凤凰山,是误记了。“有美堂”与“江湖亭”是同一名胜,在吴山之顶,江、湖、城都可饱览。南宋《淳佑临安志》对此有详细考证,并记载了当时发现北宋碑,可以确证。
(5)此文发表时还没有吴山“城隍阁”,今“城隍阁”景色则又胜“江湖汇观亭”。不过“城隍阁”与吴山比例失调,于西湖全景似乎并非佳构。
2009/2/26、3/17,2010/7/16又修订
(6)2010/12/24再补充:古籍有明确记载,望海楼在凤凰山。近年有人写文章说今鼓楼是古代的望海楼,这是不正确的。鼓楼前身是吴越国的子城北门,明朝称镇海楼。
(7)2013/11/10又来补充:
正文最后说到的“江湖汇观亭”,27年过去,那里的景观已经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现在那里已经不能看见钱塘江!一是因为树木长高,遮挡了视线,二是有个本来依稀可见钱塘江的角度,现在也因为江边都造了高楼,钱塘江也不可见了。
在古代,钱塘江曾经宽阔如海,从吴山、凤凰山下到对岸的西兴,都是滔滔江水,——相比之下,现在杭城附近的钱塘江,实在是太“小儿科”了,嘿嘿……
———————————————————————————————————————————————————————
【 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自《西溪随笔》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