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杭州大佛寺石佛遗迹
◇
江南桓进 ◇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2004年9月摄影
——————————————————
古代杭州大佛寺的石佛遗迹(见上图),在西湖宝石山南麓半山腰。从背后看去,现在还是很像一个大佛的头。大佛朝南,只有头和两肩,因此佛头显得特别大,所以杭州人俗称为“大佛头”。钱唐县到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才升为临江郡,陈朝为钱唐郡,隋灭陈改为杭州。在南朝和隋朝,钱唐与历史更悠久、地位更重要的越州(今绍兴)没法可比,所以“浙江四大石佛”绍兴有其三,就历史、高度而言,在“浙江四大石佛”中,宝石山大佛寺的石佛自然也只能排在末座。但是,在西湖的众多石佛中,“大佛头”可是最大的石佛。
谈到大佛的高度,我只能又用“众说纷纭”来形容了。《杭州名胜大观》第70页说“大佛头,高约三米”,第71页却说高“约九米”,杭州园文部门的网站又说是“高11米”。笔者在1987年写《浙江四大石佛》时,曾经特地去现场测量过,高约8。4米。估计古时候大佛寺里的大佛可能要更高些,因为佛像还有底座。所以从高度来看,西湖宝石山的大石佛,也是很雄伟的。
由于隋朝才开始有杭州建置,经过唐朝的发展,到五代吴越国时期,杭州才真正成为重要的都市,所以杭州大佛寺的历史,似乎最早也要从五代说起。据地方志书记载,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吴越王钱俶在此建寺院,琢二石佛,曰“二尊殿”。宋宣和初毁。宣和六年(1124年)有妙行寺僧思净,就石建大佛半身,布以黄金,构殿覆之,名为“大石佛院”。后代屡毁屡建。
20多年前我在现场看到,石佛东边崖壁上还有明代监察御史施儒题刻,大书“古石佛院”,年代是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永乐年间“大石佛院”重建后就改称“大佛寺”,所以施儒会有“古石佛院”的题刻。
杭州大佛寺的消失,并不非常久远。中国近代学者王韬曾经在他的《漫游随录》里,记载了1858年秋游杭州大佛寺的见闻,他说“佛只半身,而大已塞殿”。另外我们从20世纪初的西湖旧照片上,也可以看到杭州大佛寺的完整建筑(见下图)。

——————————————————
注:
思净就石建大佛是北宋事,如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宣和中,僧思净就石镌成大佛半身。”后来元人陶宗仪《辍耕录》卷23说思净是南宋人,显然是不正确的。
《辍耕录》被有些人吹得很高,里面也确实有不少史料可资考证,但是此书舛误也不少,如论及“钱唐”与“钱塘”的来历与区别之类,都未必精到。尤其叫人惊奇的是这个浙江黄岩人,对蒙元统治大加赞美,开口“大元”,闭口“吾皇”,真蒙元皇帝之良民也。同时,他对元末反元起义则多用贬义词。怪哉!古代的某些文人,他们运用儒教“成王败寇”的理论看待历史和时事,居然能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
又:据《说杭州》,古代杭州人正月初八,有烧八寺香的风俗。清末大佛寺为杭州城外“八大寺”之一。
———————————————————————————————————————————————————————
【 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自《西溪随笔》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