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杭州的吴越石塔和石经幢、石经塔
◇
江南桓进 ◇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杭州现存有不少五代吴越国时期的石头塔式建筑,它们都是文物保护单位,重要旅游风景点。
这些高超的石头塔式建筑不仅艺术价值很高,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千多年前杭州的建筑水平和总体生产水平以及繁华程度。五代吴越国时期杭州有砖木、石头、铸铁等多种佛塔,这都说明当时吴越钱氏独取苏杭之利,财力雄厚,很是有钱,虽然他们每年也向中原朝廷进贡,但是比起长年累月的税赋来,负担小多了。
据《西湖游览志》,后梁开平五年(911年)钱镠在月轮山建大钱寺,并“设宝幢二座于寺门”。据《梦粱录》卷十一、十五,今百井坊巷一带古“祥符寺”吴越王开井990眼,并“有铁塔石塔者五”。灵隐寺、净慈寺“各有铁塔,乃吴越钱王所造”。又据《西湖游览志余》卷一,五代吴越国时期,石屋崇化寺、明庆寺、水月寺、招贤寺等寺庙都建有石经幢,经幢上都有吴越年号题刻。有吴越年号题刻的经幢,还有九里松观音尊胜幢、小明庆金牛玛瑙幢等,可见五代吴越寺庙建石幢、石塔、铁塔很普遍,只不过历经千年,保存下来的已经不多而已。下面录选几处现在仍有迹可考者:
——————————————
●
杭州白塔 ●
南宋人曾经有诗云:“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
白塔位于杭州市钱塘江边闸口白塔岭,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杭州现存吴越时期仿楼阁式石塔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它以木结构塔的模式,呈八面九层状,用纯白石材筑成。塔的基座为须弥山,刻山峰与海浪,象征“九山八海”。束腰部分刻佛经。塔身上浮雕佛、菩萨和经变故事,形象生动。塔顶为铁铸塔刹,由覆莲、宝珠、仰莲等构件组成。(下面本还有一大段内容,因为博客有提示,说超出了容量,只好忍痛割爱,呵呵。)
这是一张白塔的旧照片,来源:《杭州杂志》网。从人物的发式服装大致上判断,时间似乎是20世纪初吧。
●
凤凰山梵天寺吴越石经幢
●
凤凰山梵天寺,五代吴越名南塔寺,有石经幢一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幢身刻有建幢记,行书体,署“乾德三年乙丑岁六月庚子朔十五日甲寅日天下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建”。两幢相距十余米,左幢身刻《大佛顶陀罗尼经》、右幢身刻《大随求即得自在陀罗尼经》。经幢高度,查看资料,说法不一。有的说
15.76米,有的说左幢高14.31米、右幢高14.64米。未经考究,不敢妄下结论。
初,钱俶祖父钱鏐(五代吴越国的建立者)派人从明州迎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到杭州,建南塔珍藏。后塔毁于火。北宋乾德二年(964)钱俶重建塔寺,次年建经幢于寺门。北宋治平年间改名“梵天寺”。
●
灵隐寺经塔、经幢 ●
灵隐寺有两座经塔、两座经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都是五代吴越国(893-978年)时期的文物。——大雄宝殿前的两座经塔,建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八角九层,为大理石砌成,塔壁镌有许多佛像。下面是两座经塔的几张历史照片。



天王殿前的两座经幢(见下图),建于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经文至今清晰可辨。这两座经幢,起初在吴越家庙,吴越国国除,被移至灵隐寺。(笔者2007年摄)

天王殿前的东经幢
天王殿前的西经幢
———————————————————————————————————————————————
附录:
▲▲虎跑定慧寺头山门内侧,原先也有一对五代吴越的石经幢,为941年所建,比灵隐的要早好多年。据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杭州名胜大观》说已经倒塌。
2008年7月26日我去虎跑,看见头山门内侧树着一个经幢,很“完美”,似乎是新仿制的,那摸样与灵隐的东经幢很像。

▲▲本文是有关杭州吴越经幢的文章,所以就只说吴越。杭州其他朝代的石经幢还有很多,我因为主要研究吴越国,所以就只说吴越石经幢。杭州老市区现存最古老的石经幢是下城灯心巷龙兴寺经幢。据《杭州名胜大观》,龙兴寺经幢初建于唐文宗开成二年正月一日,也就是公元837年,比吴越的早很多。龙兴寺经幢后代曾经数次修建,均有题记。其中一次为五代后梁时期,幢身镌有“梁乾化五年(公元915年)五月八日,头陀僧处道重修建,内有舍利五十四颗,琉璃瓶盛”等字。
————————————————————————————————————————————————————————
【 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自《西溪随笔》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