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素为什么落伍了

(2008-11-18 07:35:43)
标签:

教育

教师成长

罗素

杂谈

分类: 教学随笔

罗素为什么落伍了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这则故事,是几年前从报上读到的,确实给人以震撼,于是特意下载保存。仔细想想自己专业发展的经历会也发现,在感悟敏锐、问题丛生的时侯,恰是自己思维活跃、认识突进、成长最快的时候;相反,当感受不到问题甚至无所谓、怎么都行的时候,就是自己在教学、研究上感觉麻木、思维迟钝、成果少、成长慢的时候。一个教师在教了几年、十几年之后,可能会对教学常规中的一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摸索了一些解决办法,但这些认识的正确与否,这些办法的实效如何,都还是需要我们教学实践的不断检验和考量的,更何况我们面对的学生又性格有别、基础不同,我们面对的教材又时常处于变化之中,我们自我的专业发展又呈现出峰回路转、扑朔迷离复杂态势,所以,存有问题应该是一种常态。单以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成而言,叶澜教授就曾有过精彩的论述:“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 ? 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 ?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 ?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 ? 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 ? 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 ? 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 ? 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 ? 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 ? 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 ? 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 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  也许,还可以再列出一百个这样的问题,但却不可能穷尽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可能发生的一切。”可见,“没有问题”恐怕更多的是目光短浅者的梦呓,懒惰懈怠者的遁词,游移肤浅者的自诩,“假性成长”者的自满,主体意识缺失者的麻痹。

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意识的缺失呢?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追问,发现最重要、最根本的恐怕是自我意识的缺失。其主要表现是:对问题很少能够从自己的实际观察、实际感受、实际思考来看待,来找对策,有时更多的是从上级的要求、读过的书本,这样虽也能发现问题,做好一些事情,但最大的危害在于对己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下降,对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从而延误了自己的成长发展。而主体意识的缺失,其后果自然导致批判意识不强,导致自我反思不足,导致自我发展的懈怠。所以,要想进一步提高,必须从强化主体、强化自我入手,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在众声喧嚣中淹没了自己。苏轼诗云:“春山磔磔春禽鸣,此间不可无我吟。”作为一个勤于求索的教师,理应以此为自己的座右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萌山庙简记
后一篇:慧心来自何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