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政治精品屋春晖中学白马湖职业幸福专业成长 |
分类: 随笔 |
教师职业幸福应该具备的几种意识(三):积累意识
浙江省春晖中学
教师的职业幸福何处寻觅?若以时间为维,无非两个方向。一是把目光投向未来,期望着有朝一日幸福突然前来敲门;二是回望来路,在自己蹒跚前行的脚印中坚定方向、寻找幸福。
两者的分野,在于对当下认识的差异。教师的工作很繁、也很忙。因为繁忙,有些教师会感到“无暇”幸福。他们把繁忙与幸福对立起来,自然只能把目光投向未来,与未来去“商量”自己的职业幸福。只是他们忽略了一点:随着明天太阳的升起,教师依然属于繁忙一族。把希望寄于未来的教师,可能永远也收获不了职业的幸福。
其实,对于任何一种职业,忙是“常态”,不忙是“变态”。世界上有哪一种职业没有其“忙”的一面呢?教师职业幸福的关键,不在于忙碌与否,而在于是否忙而有所获、累而有所得。现实中,有一些教师,一年忙到头、一天忙到晚,但忙完之后,又什么也没留下,甚至写个总结,也是肚里无货、笔端空空,这样的职业状态自难有幸福可言。有忙碌无记录,有劳累无积累,是导致一些教师忙而无获、累而无得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教师缺少积累意识。
从某种程度看,教师自我积累的过程就是其专业发展过程。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强调“教育即生成”,他说:“生成来源于历史的积聚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积聚”两字道出了生成的奥秘。没有积累意识,不注重平常的点滴积累,我们的一切辛苦、忙碌和努力,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了无踪影。 李政涛先生说得更是直截了当:“一个教师积累的厚度和深度,决定了他职业生涯的长度。”(《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其实,一个教师积累的厚度和深度,不仅仅决定其职业生涯的长度,更是决定着其职业生涯的高度和职业的幸福度。因为一位幸福的教师,一定是有底气的教师,而教师的底气来自于专业的积淀,专业的积淀离不开日常的积累。
教师的积累,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在书写自己的教育史。没有积累,便没有历史;不重视积累,就不重视历史。托克维尔说过:“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无论是对整个人类还是具体的个人,这句话都是适用的。作为教师,若不能从自己的经历中汲取营养,不能在自己的实践中清晰目标,就难免在教育工作中迷失方向、在专业发展上陷入停滞。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不少老师不注重积累,任由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断、一个个动人故事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没。这无异于抹杀了自己的“过去”,活生生地割断了个人的未来和历史的联系。抛开个人的职业经历(教育史)而空谈空洞的职业幸福,是很乏力的。
积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已不用赘述,关键是如何积累。教师的积累,首先是一种习惯。李政涛先生在《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一书中提出,教师“能否实现积累,不仅取决于时间、精力的投入,更取决于习惯,尤其是有无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此言甚是。何为积累?不就是我们告诫学生时常说的“多做”“多思”“多读”“多写”吗?李政涛先生特别强调了阅读和写作两大习惯,这正是我们很多老师所忽视和欠缺的两个方面。阅读能使教师的视界更宽广一点,写作则能使教师的思想也深入一些,阅读和写作正是拓展教师积累的宽度和深度所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教师的积累,同时也是一种能力。有些教师会以为积累就是记录。在我看来,可以把教师的积累分成四个层次。一是记录,即把自己所做、所听、所读、所思中一些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可以记在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电脑上,还可能记在博客上,形式不限,长短不论,关键是及时。二是提炼,即通过记录,来发现或提炼出平时所不曾注意的内容,从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用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的话说就是“写作帮助我发现对某事的所感及所知”。三是拓展,即以自己所记录的点滴内容为基点,进行必要的扩展,把看似无关实则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内容整合起来。拓展的过程,也是赋予所记录的细节或者片断以生命的过程,使之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之上生根、发芽、生长并开出美丽的花儿。四是应用,积累本身并不是目的,通过积累丰富自己的专业经验,提升自己的实践的智慧和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这才是积累的根本目的所在。当然,记录、提炼、拓展、实践是四种层层递进的能力,需要我们在自身积累中不断锤炼。
最后,我用《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一书主人公书陈虻的两句话作为结尾:一句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一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另一句是“今天所做的一切相加就等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