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2012-02-07 22:01:01)
标签:

杂谈

教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

经济生活

分类: 谈教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 

王国芳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了解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能力方面

通过具体情景的分析,掌握我国现阶段的各种分配方式的具体内容及坚持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宏观方面:引导学生结合国情,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微观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劳动、尊重劳动,进行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按劳分配含义的把握,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

教学难点

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分。

教学过程

导入

以蛋糕作比喻,从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做蛋糕、分蛋糕、换蛋糕、吃蛋糕入手,引入新课。

环节一:小张的故事——初入职场

1997年,小张大学毕业,进入了一家大型国企工作。小张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工作业绩突出,工资迅速升到了令工友们大为羡慕的2000/月。

问:小张的工资属于何种分配方式?为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得出按劳分配的含义。

环节二:小张的故事——工友说话

工友小王说:小张每月2000元,我只有600元,不公平。我们是国有企业,应该实行平均分配。

   工友小陈说:平均分配并不是最好的,如果实行按需分配,那才叫好呢。

问:你赞同工友小王和小陈的观点吗?

如果你是小王,对张的高薪,你会有感想?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第一问旨在引导学生得出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怀。第二问旨在引导学生得出实行按劳分配的现实意义。

环节三:小张的故事——下海创业

好景不长,小张所在的国企逐渐失去市场竞争能力。到2002年,小张离开了该企业,回家投资10万元办起了一家豆腐作坊,干起了个体经营,自己进原料、自己加工、自己销售。虽然很是辛苦,但由于经营不善、规模较小、市场开拓乏力等,第一年就亏损不小,到第三年,也只略有起色。

问:这时小张的收入分配方式发生了何种变化?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得出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含义、特点等。

环节四:小张的故事——再就业

小张感觉到,个体经营的豆腐作坊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已很难有发展的前途。于是,他把自己的豆腐作坊作价入股了一家民营豆制品公司,同时自己也进入了这家公司工作。

问:小张能从这家公司中获得的收入有哪些?

学生分析,引出按生产要素分配。然后再出示按生产要素分析的相关素材,并从素材从引出按生产要素分析的主要形式及意义。

环节五:难点突破

结合小张的三种收入,说说如何区分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

 

 

 学生交流,填表归纳。

课堂小结

交流共享

分析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分清主要收入分别属何种分配方式,并说明理由。

   例:

   我的工资收入,属按劳分配,因为我是教师,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工资收入。

先请学生按例子写好,然后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共享。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根据实际收入分配分析各分配方式。

板书设计

http://img0.ph.126.net/-nsq540sa-M9u4uwtvG_Bg==/2847963814375666260.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