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晖精神的历史元素

(2012-01-18 18:03:00)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春晖精神的历史元素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

王国芳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孕育于实践的土壤。春晖精神也不例外。特别是象春晖这样一所有百年历史的、拥有丰厚文化积淀的名校,我们只有以发展的视角,从春晖的创建、发展的曲折而光辉的历程中加以考察,才有可能触摸到春晖精神的内核。历史元素永远是春晖精神中最亮丽、最深刻、也是最不可抹杀的一部分。

1.奉献精神。自陈春澜先生于1908年慷慨解囊捐银五万两创办春晖学堂、1919年为践前言又捐银二十万两创办春晖中学起,春晖精神就已经深深地烙上了“奉献”两字,乐于奉献、甘于奉献自是春晖精神应有的题中之义和重要组成部分。饮水思源,感恩先人,我们弘扬春晖精神就应该大力弘扬奉献精神。为此,我们就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谁来奉献?我想作为一所学校的精神,奉献的主体应该是教职员工、学生和学校。二是奉献什么?教职工奉献什么、学生奉献什么、学校奉献什么。三是怎么奉献?包括学生怎么奉献、教职工怎么奉献、学校怎么奉献。四是向谁奉献?学生奉献于谁、教职工奉献于谁、学校又应奉献于谁。只有我们每一个春晖人真正明白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说是真正懂得了奉献。

2.批判精神。春晖中学的诞生,从某种角度看,是与旧教育的一次抗争,是对旧教育的批判与否定。正是这种为“一洗教育之积弊”的勇气与批判精神,使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在当时的教育界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在中国的中学教育史上也能占据一席之地。这种批判精神,理应成为春晖的宝贵财富加以继承和发展。为此,我觉得应做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培养主动批判的意识,二是营造敢于批判的环境。现在的学生和老师,缺乏独立的批判意识、或是批判意识不强,在某种程度上看,确实是个问题。缺少了清醒的自我批判的意识,也没有了对外部人和事的敏锐批判,我们还怎能进步与发展?当然,人的批判意识的缺失可能跟所处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的社会,就是一个批判意识缺失的社会。横向的,如同事之间,不愿批;纵向的,如下级对上级,不敢批。剩下一些还有批判的,可能大都是上级对下级的了。我们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3.进取精神。从经老校长确立的校训“与时俱进”,我们不难看出,春晖精神中蕴含的不断追求进步、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一“与时俱进”的校训并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深深地植根于老师的行动上了,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如教学之余,朱自清先生写作写成了散文大家,丰子恺先生画画画成了漫画大家,等等。继承和弘扬春晖精神,当然进取精神绝不能丢。但进取精神也绝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我们缺少的是让进取精神之花结出美丽的果实来的方法。我觉得在我们的工作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确立进取的目标,目标应具体、切实可行,对个体的导向性强;二是唤醒进取的动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不是简单施加外在的压力,历史上有巨大成就者,很少是在外部的压力之下取得成功的。

4.博爱精神。春晖中学创办的宗旨在哪里?捐资人陈春澜先生明确表示要“为地方培养人才”;老校长经亨颐先生说 “是想感化乡村”;春晖早期名师夏丏尊先生认为学校必须“至少先使闻得你钟声的地方,没有一个不识字的人”——这是对社会的爱。《爱的教育》是夏丏尊先生在白马湖畔的平屋翻译而成,爱的教育使多少人感受了教育之爱——这是对教育的爱。更有一位爱生如子的名师(名字忘了)不惜以绝食以让一位学生自己承认错误,拳拳之心早已超出一般的师爱范畴——这是对学生的爱。博爱,是春晖精神历史元素中的重要一笔,也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大力弘扬的一种精神。如何弘扬?我觉得应解决如下几个问题:一是谁来爱的问题?应该包括学生层面的爱、老师层面的爱、领导层面的爱。博爱绝不仅仅只有老师来爱。二是爱谁的问题?学生应该爱谁——同学、老师、学校、爱父母、爱家乡、爱社会国家;老师应该爱谁——学生、同事、学校等;领导应该爱谁——学生、老师、学校等。三是怎么爱?爱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学生怎么来爱、老师怎么来爱、领导怎么来爱,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校园才会成为一个爱心融融的温馨大家庭。

(约写于20078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