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官的怪论折射了什么
王国芳
报载,5月4日,有奇官之称的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在西南大学进行主题为《关于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的演讲时,发表了“初三和高三都是在浪费时间”的怪论,称“初三和高三,都在重复强化前两年的学习成果,为的是应付难度很大的考试,浪费了很多时间”,因此他主张将小学到高中的教育由12年缩短到10年。也许对此怪论我们可一笑了之,但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奇官的怪论折射了某些领导强烈的“专家”意识。领导是领导,专家是专家,
“分工”本就不同。但现实中,总有领导喜欢以专家自居,好像一旦成了哪个部门的领导就会自然“晋升”为哪个领域的专家似的。西南大学邀请罗厅长去演讲,从时间和主题看,估摸着应该与纪念“五四”青年节有关(若估摸有错,还请罗厅长海涵),但不知罗厅长为何在这个场合中竟大谈起“初三和高三都是在浪费时间”来。我上网查了一下,“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还在4年多时间里出版了3本“教育专著”,似乎有点明白了,罗厅长是要展示一下自己“教育专家”的风采。
罗厅长尽管贵为教育厅长,但他真的不是教育专家,尽管出版有3本“教育专著”。从学历看,他可能是专家,但应该是经济学方面的专家,而非教育专家。从他对教育问题的认识看,他更不会是教育专家。他以为初三和高三这被“浪费”的两年真的是“多”出来的,所以要“将小学到高中的教育由12年缩短到10年”。其实,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个学年、每一学期的课程内容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只不过学校和师生加班加点,把三年的内容并成两年提前完成了,以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而已。罗厅长把“12年缩短到10年”的方法,可以说他是“看对了病”,却“下错了药”,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其次,奇官的怪论也折射了我国考试改革的滞后和课程改革的无奈。罗厅长看到了中学教学界普遍存在的加快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的教学进度,在初三和高三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备考复习的这一教学应考的“歪招”,他的怪论也可理解为是对这一“歪招”的宣战。但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学校、教师,不按上级有关部门规定的内容和进度安排教学,而要“三年并作两年”的匆匆而行呢?合理的解释只有一种,那就是这种“歪招”对付当下的中考和高考还是有效的,甚至是对很多老师和学生来说还是最有效的方法。既然这样,那教师有什么理由不用呢?但这些“歪招”的有效甚至高效,并不是教学的成功,而恰恰折射出了我们考试改革的滞后,我们的考试还远远没有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与步伐。无论中考还是高考,对中学教学而言,其“指挥棒”的作用都是绝不容忽视的,只要考试改革不到位,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就注定会是步履维艰的。这也正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无奈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