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随:随即,马上。札: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札记:
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体会,以及随笔记事。就:借助。确:准确。义:意思。
【解读】心里有疑问时,要随即做笔记;借助人问问,以求得准确意思。
小孩子好奇心强,好学(模仿)又好问——天天好奇得十万个为什么,追着问,有时问得大人不耐烦,所以才日新月异,眼见着一年一年变化大,知识增长特快;反而是大人,懒得学,懒得问,一天没有一个为什么,吃老本,自己都知道一年一年没啥变化,肚子里还是过去那点墨水,脑子里还是过去那点知识,感觉越来越“傻”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如果不学不问,进步不了就会退步,逐渐就被淘汰了——如高铁时代的蒸汽机车。
我们常称有知识的人为有“学问”的人,这说明“学”离不开“问”。学习过程中唯有不断生疑,不断好问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荀子说:“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非十二子》)——学问,学问,一靠不懂就问,二靠不会就学。那么“学”中如何“问”呢?
一、克服不问,要好问
学习过程中好问就像过河,有人摆渡过河当然比站在岸边干着急或自己下水游过去更易到达彼岸。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学着问着,问着学着,终成“学者”,终成有“学问”的人。学习过程中好问就像人学习过程中遇到一条条河流,一次次地被摆渡过河当然见到的世面更广,学到的知识更丰富了。
清朝学者刘开专门就“学”与“问”写了一篇文章《问说》。《问说》开篇就说:“君子学习一定喜欢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没有什么要问的,不问就不能广博知识;好学而不好问,那就不是真的好学。”
(《问说》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朱熹的长子外出求学,专门就“问”交代儿子;“平日间思索有疑惑之处,要用小册子随手记录下来,等见到老师时询问,不得放过。”
(《与长子受之》 日间思索有疑,用册子随手札记,候见质问,不得放过。)
“心有疑”最忌讳的是谁也不问,想当然,“可能是这个意思吧?”,不“阙疑”—— “阙疑”是把疑问空缺在一旁,暂时搁置,“
阙”是空缺。把疑问空缺在一旁暂时搁置的目的是要“问”,疑问疑问,有疑就要问!不能有了疑问自己给自己当先生。(阙[quē]:音“缺”。)
《格言联璧•持躬类》中说:“读书有四个字最要紧,曰阙疑好问。”
二、敢问,不挑人问
敢问,不挑人问,就像一个人站在路口,需要问路,那就遇到谁就问谁呗,老少咸宜,男女均可,无论其穿着,无论其长相,只要能给你指明路在何方即可。并不是看着像个当官的不敢问,穿着破破烂烂的不屑问,异性不敢问,你就站在路口挑人吧!对面来个当官的,你有啥怯的?你又不是求他办事的!身旁走过一个衣着破烂的,你有啥不屑的?人家丢你的人了?异性有什么不敢问的,世上有男就有女,不就是指个路嘛!
站在路口,这个不敢问,那个不敢问,你就干站着,或者压马路去吧!
学习过程中不敢问。算老几的不敢问,不算老几的不屑问,同是老几的不愿问,那你还能问谁?问天问地?那才是问天天不应,问地地不答呢!
“就人问”的“就”是“借助”的意思,如杜牧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问哪里有喝酒的地方,并不挑人啊,问个小孩知道地方就行了!
另,“就人问”,这个“人”不必是个大活人,在过去可以是字典一类的书籍,如今互联网这么发达,也可以是“度娘”,也可以是“搜狗”,只要能给你解惑,能给你“确义”,不管是“书”,是“娘”还是“狗”,都是你的老师大人。
三、善问
礼貌问:问时要有礼貌,注意说话语气。就像有人问,喂,老头,往哪儿哪儿路怎么走,老头回说有多少丈。你无“礼”,人家也不论“里”。
虚心问:既然有问题要问,就得承认人家有比你懂得多的地方,就得低头,别扬着脖子问,你如此高姿态,谁搭理你呀!你心不虚,啥时候脑子里都装不了东西。
不自带答案问:比如一个问题,你已经认为答案是A了,但心里不踏实,去问人,人家给出的答案是B,你不服,反而脸红脖子粗地与之辩论是A。这就不对了,你既然A心里不踏实,也就是不“确义”,就应该跟人家探讨是A或是B的问题,以求达到共识。你自带答案问,这是去辩论呢,还是去给人当老师呢?
问就问清楚(“求确义”):别像小蝌蚪找妈妈,人家说你妈长着两只大眼睛,你妈有着白肚皮,你妈长着四条腿,结果见谁都叫妈妈。
“不确义”,一知半解的,问了白问,还闹笑话。
另外,札记是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体会,以及随笔记事,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读书笔记。很多善于学习的人都有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要点难点,心得体会,并随手记下事。心里有疑问,为什么要马上记下来?怕忘!记性没有忘性大,不只是年纪大的人,年轻人也一样,小孩子也照样。扭脸就忘,旋踵即忘,哪个年龄段都有。
另说句题外话,有高考状元的笔记本能卖钱,有文人学者的笔记本能出书呢。
《弟子规》中从“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到“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讲的是读书方法。总结一下就是三条:三到、不二、勤学好问。
读书掌握了这三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家学习到半夜十二点取得的成绩,你学到夜里十点就可以跟他效果一样。人家汗珠子掉地摔八瓣你摔四瓣就行了。
学习光比熬时间是没有意义的,要注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