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只剩下三年…,读《When Breath Becomes Air》

分类: 妈妈随笔 |

“You think life is infinite, but actually death can be so close (你以为生命没有终点,可是死亡也许就近在咫尺)”。说话的人是我的乌克兰前同事兼好友。她26岁得了乳腺癌,化疗手术以后细心维护,状况良好。直到15年以后,也就是两个月前,医生又一次诊断出早期乳腺癌。好巧不巧,这是她从公司重回四大工作的第二年,意气风发正要再攀新高的时候。这次不用化疗,手术很顺利,是可以期望的最好结果。
看着饭桌对面的我的朋友,她面容憔悴,但眼神中透着沉着和坚定。又一次经历这样的人生洗礼,她回到工作中,重新审视生活,她说她更能心怀感恩,豁达处事,善待他人 - be kind and be appreciative。
身边的朋友亲人,一次次传来癌症的消息。让我一次次感受着生命之无常与脆弱。
我向她推荐了Paul Kalanithi的书《When Breath Becomes Air》,中文名是《当呼吸化为空气》。这是一本关于生与死的书。37岁的脑外科医生Paul在人生的最后22个月里,勇敢地面对癌症,书写自己死亡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生的诠释。这是一本超乎寻常的震撼之作,他身上那种探索者的活跃不安直到人生的最后一刻还跟随着他。
读到结尾,Paul告诉他的家人,他准备好要离开了,离开他深爱的家人,离开他刚出生的孩子。在他面前一边是新的生命,是希望,一边是死亡,是永别。死亡让人如此伤感,感谢Paul分享他面对死亡心路历程。这时的我已是泪流满面。
合上书,我一直在想
Paul
他这令人惊讶的求学轨迹来自他对人生的意义的不断追寻“… I hadn’t thought much more about a career but had nearly completed degre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human biology. I was driven less by achievement than by trying to understand, in earnest: What makes human life meaningful? I still felt literature provided the best account of the life of the mind, while neuroscience laid down the most elegant rules of the brain.”“ Throughout college, my monastic, scholarly study of human meaning would conflict with my urge to forge and strengthen the human relationships that formed that meaning. If the unexamined life was not worth living, was the unlived life worth examining?”
作者的博学多才让这本书十分具有冲击力。他近乎专业作家的写作水平为我们展示了他精彩的人生经历
Paul的故事里最深刻的话题之一是,他在追求神经外科医生事业生涯的路上,其实迟迟未能学习如何去生活。当他准备享受手术室之外的人生之时,他却得学习如何面对死亡了。
Paul说,他早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死,但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而且无法知道自己是剩下6个月,还是1年,还是5年,不知如何规划未来的人生。他选择了两件事:生一个孩子,接着做他的神经外科医生,完成他的resident。在他的CT出现又一个肿瘤的时候,他仍然忍者病痛,选择完成他最后一天的resident工作,在凌晨5点20出现在医院大楼前。
Paul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脑外科医生的工作,一周几乎100个小时的工作,让我头一次体会脑外科医生工作的状态。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人生的召唤calling,而不是别的。
一个脑外科医生面对的不仅是高超技术,还有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性格,和对人性人生的探求。
加一句题外。印度裔医生在美国很有影响力的。Atul
Gawande
这本书,引人深思,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