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职场 - 会叫的鸟先飞
(2015-08-01 20:49:33)
标签:
军事美国 |
分类: 妈妈随笔 |
过去几十年里,各种华人媒体书籍都会写到所谓的“玻璃屋顶”,就是说华人在职场上升到一定程度,空间就变得十分有限。主要原因不外乎语言,文化等等差异。这几年,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不仅公司里越干越好,创业的也不少。二代移民更是小荷初露尖尖角,大费城地区今年参议院竞选候选人就有一个24岁大陆移民二代华裔女孩。即便如此,作为一个群体,我们通常的的特点 - 安静,沉默,语言表达,还是经常被拿出来说事,尤其在关键升职讨论的时候。
中西文化本来推崇的价值观有所不同。中国文化讲究谦虚礼让,“君子巧言令色,鲜以仁”。美国文化注重表达,突出个体。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快速学习西方的东西
-
那差距在哪里呢?
什么是会说? -
比如说我,从小参加各种演讲比赛,就喜欢说话,给我安排好一个题目来讲,肯定不比美国同事差。锻炼了十年,跟客户英文讨论专业,也是侃侃而谈。后来发现,这种说都是战术层面上的。中国兵法讲究战略和战术
-
最近一个中国同事提名他们公司合伙人的经历,让我的洋葱皮又剥下来一层。同事各方面硬件指标都达标超标,尤其是最硬的指标 -
客户项目收入,首屈一指。随后高层一句话就试图否决提名, “We don't really know
其实大家平时一起深入工作的人就那么几个,尤其是直属领导也就是一两个。如果直属领导没有直接发言权,或者影响力不够大,那升值就被运气掌握了。我也遇到一些朋友,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心中难免埋怨不公平。其实哪里都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的印象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当我们埋头苦干拼硬指标的时候,就无暇它顾这些创造印象的机会;当我们在大会小会把自己当成听众的时候,就把自己定为成跟随者,而不是领导者。在职场中,每个人每天辛苦的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创造印象。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印象,时常和其他人的感觉有偏差,因为我们没有做到换位思考。很多时候,我们和某些人的接触就那么几个点,在这几个点没有说出话来,就没有创造出任何印象。那我们辛苦工作的成绩不被了解,也不能埋怨别人。
那洋葱剥到现在,什么是“会说”呢 - 就是在没有人要求你的时候,你给自己创造机会,陈述观点,介绍情况,给人留下积极深刻的印象;是在会议聚会中,创造自己的气场,表现自己的存在和意义;除了日常工作具体事情,多思考公司发展战略策略的事情,公司里多的就是干活的人,能了解甚至讨论长期发展战略策略的人少之又少。
总而言之,不是不会说,是没有这个意识。有了意识,开始说了,飞得也就高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