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欢乐中国行 (一)

标签:
育儿 |
分类: 走遍世界 |
终于,经过4年多的漫长等待,我们家四口人回国省亲,一解思念之苦。离别之后,留在心中的依旧是浓浓的思念。这次因为行程紧张,每天主要任务还是看孩子,没能联系所有的朋友,请谅解。先把一些感受总结一下。很久没时间写博了,就怕经历过的事情,脑子里的想法很快就忘掉了。三言两语,帮孩子们做个记录吧。
在美国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人照合影呀
两个宝宝完全进入角色
第一次回中国,乐乐3岁8个月,福娃1岁10个月,对她们的表现赞一个,非常给力。当然哭哭闹闹是难免的。回美的飞机上和排队出关的时候,福娃大哭大闹好几次,把爸妈折磨得落花流水。老大生怕不哭就吃亏了,也时不时跟着哭两嗓子。只听见好几个妈妈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知道吗,第一次妈妈带你回国也是那么小,就是这么辛苦啊。” 呵呵。
我和乐爸路上还真有点小累,不过开心能把疲劳打败。去的时候,路上我们两个大人照顾2个孩子,大大小小8个包(好几个包都是宝宝用品),外加2个手推车。回来的时候还是大大小小的8个包,包括40公斤的精神食粮。这次长途旅行知道孩子挺皮实的,以后出远门就容易多了。
这一路,两个宝宝算是见了大世面 - 坐大飞机,坐大火车。从美国的家到北京的家,路途上全部时间24个小时。从北京的家到哈尔滨的家,火车上10个小时。妈妈可是到了12岁才坐了这么远的火车,23岁才坐了这么大的飞机。在火车上,两个人成了焦点,福娃到各个包厢去参观,跟人家招手。阿姨们则跑到我们车厢来围观福娃,后来发现还有一个乐乐。姐妹俩一路上还真是惹来不少关注。几乎出门就有人问她们是不是双胞胎。两个人个子差了一头,怎么能是双胞胎呢?
这一路,两个宝宝很争气,24天的行程,谁也没有生病,一直都活蹦乱跳。我们一路也没少去各种饭店,吃乱七八糟的东西。不生病的关键是不停地洗手,我们身上随时带着一桶消毒湿手巾和两瓶洗手液。两个宝时差调得也很顺利。最初几天4点,5点醒,后来就全都正常了,午睡也很好。
这一次,两个宝宝最开心了,每天任务就是玩,而且时时刻刻跟最亲密的人在一起。来到北京,转眼之间就跟大伯大娘建立了超级亲密的感情。大伯大娘特意请了年假,天天带着娃娃们出去玩。第一次见到爷爷奶奶,宝宝们丝毫没有陌生感,亲切得很。回到哈尔滨,又有一群舅舅围着,出门就有人抱,都不会自己走路了。姨姥姥每天跟上下班似的,早晨过来姥姥家看俩宝,参加所有活动,晚上吃完饭再回家。姥姥姥爷也是期盼已久这次团聚,人还没到,就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玩方案。
这一回,两个宝宝收获最大。她们的汉语水平突飞猛进。福娃从只能说几个词,到会说很多短句子。乐乐更是可以表达很多以前说不清楚的事情。学习语言需要环境。中国亲人多,聚会多,说话的人多,对孩子的影响力度大。学习中文,一定要经常待在中国。不光是语言,乐乐的性格甚至也有些变化呢。哈尔滨的舅舅们都说乐乐外向,活泼,爱动,淘气。在饭店里吃饭,一时没看见她,在屋外发现她跟服务员打得火热。小姑娘把手上的端午节手链摘下来送给她。这跟在美国的那个害羞的乐乐判若两人 - 为什么呢?
父母在,不远行
年轻的时候,不明白这样的道理。现在年纪大了,面临着三重职责,一是孝经父母,二是养育孩子,三是赚钱养家。一家四口人,离所有的亲人那么遥远,为了什么呢? 家人团聚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将来孩子如果需要远离我们,因为爱情也好,事业也好,自由也好,我们也不能阻拦。我们可以想办法搬到离孩子近的地方待着吧。不过,孩子,将来你有幸读到这篇的时候,可以考虑考虑这句话。
中国的变化
四年没回去了,这次触动还挺大的。房子,房子,房子。平地上到处的拔起的高楼。哈尔滨在广阔的农地上凭空打造出一个高楼云集,配套现代的新区。我赞叹说中国太厉害了。乐爸说他看到的是隐患。
除了书和按摩以外,中国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比美国贵 - 房子,车子,衣服,食品,吃饭,娱乐(包括儿童公园的各种门票)等等。看着价格,吓死了。十几年前到美国的时候,什么东西都乘8算一算,实在太贵了。现在回到中国,什么东西都除6算一算,怎么这么贵。真是风水轮流转 - 十几年河东,十几年河西。咱们也买不起啥,最后只好买了一堆书压箱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