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精明 - political savvy”
(2012-03-15 04:57:49)
标签:
育儿 |
分类: 成长路上(2012) |
今天中午参加了费城地区“妇女领导论坛- Women's Leadership Forum (WFL)”的年度午餐会。参加午餐会,是借了公司的光,我们公司是协办单位之一。
每年国际三八妇女节这个月,都是美国的“妇女历史月 - women history month”,所以有不少妇女有关的活动。
三人行毕有我师,更何况这次WFL请来了有成就的妇女跟大家交流,活动结束感到受益匪浅,有一些建议很有实际意义,借此记录一下。
先写写两位让我感到与众不同的妇女。一个主持人和四个panelist中,这两个让我眼前一亮。一位是Desiree Peterkin Bell,三十多岁,黑人女性,是费城市长Michael Nutter在对外交流,媒体,战略协作方面的主管。她曾给几位市长工作过,包括纽约现任市长,获得很多奖项。她是Yale耶鲁法学院毕业的,毕业后做律师,帮助美国烟草公司打官司。后来一天她看到了坐在自己对面的一位抽烟的女性,她就想,“这个社会有谁会去帮助这位妇女,这个社会有谁会限制美国烟草,也许只有投身公共事业 - public services,才能更有效地帮助这些人。”她辞去了律师的职务,开始担任公职,在四位市长的办公室担任对外交流和战略协作方面的工作。美国的公职收入少,跟律师没法比。Desiree说她选择公职这条路很大程度上也是父母的影响,她父母都非常关注公共服务。我的一点感受是华人很注重孩子学业和个体发展,但在公共服务上关注很少。可能因为第一代移民忙于稳定经济,另外我们这代父母自己也很少经历公共服务,或者根本没有这种意识。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社会服务意识很有价值,无论对自己还是对社会。所以觉得这位妇女很不简单。我不禁想,当爸妈的,应该帮孩子创造一些服务社会的机会,建立起服务社会的意识。
另外一位是Joanne
Lang,一口英式英语,看起来满年轻的。她走在路上,你肯定不会注意她,头发乱乱的,戴着眼睛,不化妆。她是AboutOne的创始人和总监。她的公司是online
organizer that not only replaces the file cabinets, notebooks, an
various tools that families use to store household information, but
also saves time by automativelly using family member's existing
contacts and calenddar apps to organize that information. So it is
useful and readily available.
****************
午餐会的主题是“政治精明 - political savvy”。翻译成中文以后听起来像一个坏词,其实不是。职业中,生活中,我们遇到各种挫折和难题 - 比如说老板坏得不可救药,自己辛苦工作无人认可,等等,等等。这时候就需要一点political savvy。
Joanne 说她开始意识到political savvy这个概念是当她无法忍受她的老板的时候。她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开始有意识扩展自己在公司的社交圈子,几乎找每个人喝过咖啡 (想想,在美国公司社交,真是的喝杯咖啡就很有效果了。很简单。就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都还做不到呢)。
对她来说,她做过的最有效的一件事情如下 --
她曾经每个月坚持记录自己做过的重要事情,给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节省了多少成本。每个月她会把这个汇报发给自己的老板,跟老板做月末总结的时候用。这样坚持下来她都大吃一惊,自己竟然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老板也深深意识到她的工作成绩。很多时候,人们埋头苦干,以为自己一定会被发掘出来。很多时候,老板愿意奖励自己的员工,但是找不出具体的理由(没人告诉他们)。Practice the notion of self promotion.
现在她是CEO,每个周日,她5点起来,开始总结一周工作成果,写成weekly newsletter - 每周简报,发给投资者。这样投资者在第一时间了解她每周动向,发展方向。通常企业家不会这样做,他们可能是在每年几次和投资者的会议上介绍公司进展。Joanne 每周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积累起来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因为她的每周简报,投资者清楚知道她发展阶段和公司需要,会经常给她介绍各种人脉资源。有些投资者从来不回信,但是回信的时候就一定是非常有目的有建设性的。随之而来的结果是,她认识了很多人,和其它大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建议,甚至可以扩展到跟乐乐老师互动上面。我们总强调别人给我们什么? 希望老师经常给我们信息。反问一下,我们给老师信息了吗?老师知道我们家长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吗?如果能做到每两周给老师一封信,介绍家长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老师跟孩子相处就会更有的放矢,老师才知道父母需要什么信息。这种通信方式,不一定需要老师回信,就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是家长在做自己的功课。时机成熟的时候,该发生的事情就会发生。
********
其它的panelist还提到了有目的性地在公司里和公司外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找人和咖啡 - 很简单的事情,大家还是很难做到,去找自己领导或者不认识的同事喝咖啡,仍然有些心理障碍。大家也提到了mentoring。美国公司很鼓励员工找导师-mentor,经常搞活动给员工跟老板配对,做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职业辅导。Lisa,Campbell's Soup (金宝汤业公司) 北美市场营销副总裁说得很好,找mentor重要一点是有具体的目标。比如说她当时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公司外部社交圈子。她跟mentor几次谈话以后,mentor就给她介绍认识各种人,去参加各种公司外活动。很多mentee没有掌握这一点,和mentor泛泛而谈,最终觉得这种mentoring关系没有意义,浪费时间。
Joanne 曾经主动找Suze Orman(美国著名理财专家,电视秀主持人)谈自己的设想,最后和她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Desiree给总统媒体交流顾问(女)发打电话发邮件,想了解一个女人如何承担起每天给总统媒体交流出谋划策这样的重大事项。几经努力,她真的跟顾问联系上了,并得到了职业发展的宝贵建议。在美国的好处是,这些看似疯狂的举动会产生非常有效的结果。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明白自己在做什么,需要什么,能不能切实有效地执行你的想法。
*******
Panelist让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每两个人配对,设想两个人中间有一跳线,游戏开始,想办法说服对方到线的这边,就是到自己这边来。有人出钱诱惑,有人许诺给好处,还有人愣了不知说什么(就是我)。我的配对伙伴说,“你到我这边,我到你那边。”一秒钟之内,我们互相走到对方那边,成功的完成了游戏。游戏结束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人都站在原地。我不得不称赞伙伴超级聪明。
人们思维有很多层次,绝大多数人的思维是“或者”,就是在1和2中只能选一个。其实很多事情,可以达到1+2的结果,而不仅仅是1或者2。
这使我不禁联想起孩子教育的事情。其实孩子哭闹,无法解决日常纠纷,就是因为她们没有掌握这种多维度思维的能力 - 一个冲突发生了,在孩子的眼里,只有哭一种解决办法。其实任何事情发生了,都有alternative替代的解决办法。天生具备这种思维能力的孩子是上帝青睐她们。但是谁能阻止一个人后天努力来掌握这种思维能力呢?《Raising a Thinking Child》这本书说,一个4岁的孩子就可以为她们自己思考,可以具备,或者通过practice来获得这种思考问题的能力。
Your source of power is your
clarity of pur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