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的小乖宝 与 25个月的“不”小姐

标签:
育儿terribletwo |
分类: 成长路上(2010) |
二宝2个月的时候外号是“小闹闹”。妈妈希望3个月的时候二宝变成小乖乖,还真是“梦想成真”。
自从二宝开始喝奶瓶以后,她的睡眠和脾气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然是向好的方向。我们猜测可能是二宝以前吃我奶的时候很不有效,总是被呛着,所以吃一些就不吃了,谁也搞不清楚她到底吃了多少。肚子没被填饱,就经常哭闹,睡觉之前哭闹得惊天动地。白天入睡极其困难,晚上醒来次数也很多,临近凌晨时一个小时醒一次。
现在可好了,我们知道她每次吃多少是最大限度,尽量把她喂得饱饱的。吃得好了以后呢,二宝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入睡的,只有困得实在不行了,才会大哭大闹。有的时候是给她唱歌,她就睡着了,有的时候吃奶的时候就睡着了。我们唱歌的时候,她都特别高兴,还张着嘴跟着学唱似的。二宝和周围的人有越来越多的交流了,喜欢用眼睛看周围的新鲜事物,尤其是挂在小摇椅上的花花绿绿的动物。
最近天气很好,姥姥姥爷每天下午推着二宝出去溜弯,一次就走十几公里,二宝也跟着睡两个多小时。
************
家里有两个孩子,就很少有平静的时候。二宝才进入一个稳定时期,大宝就不甘示弱,不断地给爸妈出难题。乐乐25个月,外号是“NO”小姐,就是“不”小姐。
爸妈说“宝宝,咱们去洗澡吧”。人家在玩什么东西,爱理不理地说,“No”。
爸妈说“宝宝,咱们去刷牙吧”。人家抬起头,皱眉拉长腔调说,“N---O---”。
爸妈说“不刷牙,牙齿就像书里面非洲河马一样,会变得很黑的”。没人回应。
爸妈说“宝宝,看看你的牙齿有没有变黑呀,闻一闻嘴臭不臭”。“No”。
爸妈说“宝宝,牙齿变黑了我们要去看牙科医生的。明天你想去看牙科医生吗?” 人家说“Yes”。
爸妈无语。。。自己下了个套,把自己给套住了。
爸妈说“乐乐,洗手吧”。人家大喊一声“No”。
爸妈说“Ella,快来吃饭了”。“No”。
爸妈说“Ella,把奶喝了吧”。“No”。
爸妈说“Ella,换上睡衣吧”。“No”。
爸妈说“那你什么时候能说 Yes 呢”。人家尖叫“No”。
爸妈哭笑不得。
那天看格格妈写操心宝宝睡觉的事。到了现在,我们还在操心大宝睡觉的事。一段时间好,一段时间坏,目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隧道那边的光亮。最近天冷了,乐乐反而拒绝盖被子,只要一盖被子,马上喊叫。所以我们只好把屋里温度提高,但是会感觉燥热。最近乐乐早晨总是5,6点醒来大哭,不知道是不舒服,还是闹脾气。哭了一阵子,她忽然自己爬起来,说“起床了”,然后开始玩。有两次4,5点钟起来就不睡了,要讲故事,有时乐爸陪,有时我陪,一讲就到天亮,怎么哄也不睡了。
可怜的二宝,经常是没睡醒,就被大呼小叫的姐姐给吵醒了。姐姐看到妹妹醒了,哭了,还赶紧去跟妹妹说,“妹妹,不哭哭”。真是让你没脾气。
有两次我陪乐乐,没多久,耐心就完全没有了,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做了几个不该做的动作,事后很后悔。我天生耐心不足,容易发怒。虽然在一点点磨炼自己,但是人的刻意的改变是相当难的,一旦忘了提醒自己,就原形毕露。
看着孩子无辜的,可爱的样子,我这个当妈的就有些自责。一个快40岁的人了,怎么禁不住和一个2岁的孩子一般见识呢? 她才2岁,在慢慢体会和了解她周围的世界,在尝试着测试父母的承受能力,在尽情地抒发她的喜怒哀乐。我们每一天经历的就是成长的足迹吧,我为什么总是想不通呢?
我还是很欣慰宝宝们有乐爸这样的爸爸,相当的耐心。当我耐心全无的时候,总是有爸爸在。乐爸问我,“你平常看那么多育儿的书,怎么一到实践的时候就什么都忘了?” 爸爸偶尔也有很郁闷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出面调节一下。就这样,我们互相扶持着,渡过这些哭哭闹闹的日子。
我问乐爸为什么宝宝会这样,他说是基因,我们只能在后天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我们不知道乐爸2岁的时候什么样子。我有那么一点印象,我小时候就像乐乐一样,睡醒了先哭一阵子;就像乐乐一样,经常不吃饭;就像乐乐一样,见到陌生人很害羞;就像乐乐一样,脾气很急;就像乐乐一样,在学校里相当听老师的话。
这些问题想通了,面对孩子负面情绪的时候我就平静了很多。昨天乐乐同学把胳膊chen(?)了一下子,一天都不让我们碰她的左胳膊,哭哭啼啼,中午爸爸抱着睡的,一天没吃什么东西。今天早晨起来哭了一阵子,在床上打滚一阵子,然后就活蹦乱跳了。当爸妈,绝对是一门学问。
**********
周五晚上和前同事吃晚饭花了3个小时。市中心夜晚的灯火我感到久违了,只是不好意思,把家里的事都撂给爸爸,姥姥和姥爷了。同事从美国转到上海发展了,回来出差。我说我每天睡4,5个小时,一会这个要喂奶,一会那个又哭了。她说她也睡4,5个小时,因为工作忙不完的忙。我开玩笑说我每天睡4,5个小时,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存钱越来越少(呵呵)。朋友每天睡4,5个小时,飞速进军公司合伙人位置,眼瞅着大把钞票进账。呵呵。
这两者,如果可以选择,会要哪一个呢? 挺难不为后者动心,但是还是选前者。走过的路,可以回头看看,但是不需要羡慕不曾选择的道路,前面一条条宽敞的大路在那里,等着有准备的人去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