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教出好作文》是本挺有启发的书
(2010-03-15 12:20:23)
标签:
1-2岁ella乐乐育儿 |
分类: 书香童年 |
这是作家鲁稚的新书,我在网上瞎逛的时候看到书评进去读的。当当网上公布的章节(http://read.dangdang.com/book_8738),我前几周就看完了,今天干脆熬会儿夜,一鼓作气把想写的题目都写完,下周工作又很紧张。
看完公开章节,我有些明白为什么自己文章只能写成现在的水平。一可能是天份,二是我小时候很少用心去洞察生活,很少有来源于生活的创作,很少因为内心的冲动去练笔,同时也没有博览群书的经历。我的文章,基本上是在应试作文的道路上成长出来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能用非常动听的语言(名人警句,华丽辞藻)紧扣主题,中间分几点展开描述,这种格式很安全,很守规矩,绝对符合应试八股文的要求。所以我从前的考试作文分数从来都不低,基本能在考场上写出只扣两三分的作文来。
最好笑的是我有段时间周末就抓紧把下周的日记全部写完,那还叫日记吗? 后来也坚持写了很久日记,足有十几本厚。乐老爷逢人来家就给人看我的日记本,夸我日记写的快,下周的都写完了。乐老爷的表扬多少激发了小孩心中的骄傲感,还是有正面的作用的。但是我幻想要是当年乐姥姥姥爷有机会看到《好妈妈教出好作文》这样一本书,给我些指导什么的。幻想当年要是有一个作家朋友什么的给提点意见。也许今天的我就更能写出表达内心的文字来。
这本书的作者鲁稚曾经写过几本育儿方面的书,很受家长推崇,我没有读过。所以这本写好作文的书,其实不止是一本作文书,它讲技巧,但是有更多的育儿理念在里面,也是一本优秀的家庭教育书。书中的一个主题,就是坚持在传统教育环境中做到保护孩子的天性。这种理念和生动的例子贯穿在一个个关于如何写好作文的章节中,令人有所思考。这本书,对写文章有指导意义,更能让人看到在作文中可以实践先进教育理念的机会。
下面的摘抄我觉得对我挺有指导的,这本书也可以将来购买保留。
应试作文与创作作文
我喜欢作者对应试作文的透彻的分析和独特的见地,以及对创作作文的理解。这让我的思路打开很多。我觉得以后如果小宝同学喜欢写东西,这本书对当妈的还真是挺好的指导资料。
应试作文也不会给自己贴上“应试”的标签,有时甚至会故意模糊应试的特征。。。 譬如,不少分析高考作文、中考作文的书籍,都会分析那些高分作文的立意,都会告诉你要解放思想,要大胆创新,不要落入俗套;然后告诉你,只有这样才能得高分。
但你心里既然已经有一个高分的框框,又怎么可能跳出俗套呢?长年训练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得高分吗?作为应试的作文必然有着很强的投机性,要学会巧妙地说套话,巧妙地编框框,还要非常正确──立意正确,语法正确,写字正确,标点正确,卷面还要干净。
只要是学生,都不会不明白作文的潜规则:你必须积极乐观,必须正义凛然,必须感恩戴德,必须表现出很有爱心,当然,错别字也是不允许的,这就叫万变不离其宗。
那么,作为创作的作文呢?创作其实并不是很深奥的事,懒妈家的好好去参观画展,看见一个裸女很好玩,就临摹下来了,很有后现代风格。她才四岁,但是我敢肯定,等她到了十四岁,恐怕很难坐在展厅的地板上,忘情地临摹一个裸女。到了四十岁,恐怕连去看画展的冲动都没有了,因为她心里已经有了太多的成见,也有了太多世俗的目标,需要全力以赴去“奋斗”,原始的冲动就只能靠边站了。
创作就是用手中的笔,去写内心的冲动,内心没有冲动而应题目的要求去写一篇文章,那肯定不是创作。当然,有时候一个题目也会触动内心,引发冲动,所以,也不能绝对以是不是命题作文来判定是不是创作。"
说得挺好的,回忆我小时候的作文,几乎100%都是应试作文,那种因为冲动而写的太少了。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参加各种演讲。我所有的稿子都是用最华丽的词语堆积起来的,主题绝对鲜明,因为我的嗓门比较大,能把这些华丽词语背诵得激情万丈,所以几乎每次都得第一名。后来到了大学,我就拿不到奖了,我终于明白我的演讲稿子没有内容,没有生活的影子,没有发自内心的激情,全是歌颂主旋律的词语。从小学到高中,无论是我的日记也好,作文也好,诗朗诵也好,演讲稿也好,基本都是细腻的东西少,生活的东西少,高调的东西最多。
写日记是为了写出更好的应试作文吗?
鲁稚的分析好透彻呀。
写日记最主要的作用不是为了练习写作,而是自省和思考;其结果,不是某项技巧的圆熟,而是整体素质的提升。
写日记使一个人每天有了一段思考的时间,每天至少在那一段时间里,他在自省,这使他内心觉醒,产生力量。
当然,写日记可以让人习惯用文字来表达,而写作的本质就是用文字来表达,所以,写日记对写作文必然是有帮助的。
但两者又不是一回事。作文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是写给别人看的,是有目的的。要符合别人的要求,必然有局限,如果将日记当成作文来写,原本自由的表达需要,就被功利的写作所代替了,那还叫什么日记呢?
日记最重要的就是自由表达,也正因为如此,写作的技巧才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发挥和磨砺。因为只有表达所需要的技巧,才是真正有用的技巧,才能与文章水乳交融。作文中经常可见的词不达意、画蛇添足、矫揉造作、弄巧成拙等毛病,在日记中都是难以出现的,因为日记不需要。
所以,对于孩子的日记,最好是少介入、少干涉,顺其自然为好。孩子不要把日记当成作文来写,家长不要把日记当成作文来看。不要怕你不指导他就无法提高,“需要”是最好的动力,文字是一种工具,用多了自然熟能生巧。
保护孩子写日记的热情,这才是最重要的。大人过多的干涉,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写日记是个负担,是个被动的工作,是被监视与被操纵的。自我被压抑,自主的动力也就消失,写日记就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可以长久持续的事情了。。。
[日记]内容固然有的精彩、有的平庸,这没有关系,我们大人写日记,谁又是篇篇都妙语连珠意义深刻呢?没有必要去指导,写日记完完全全是他自己的事。能够每天写,这就不简单了,坚持下去,不可估量。
。。。
一个人成长的根本动力在于自己,一切都只能顺势而为。

加载中…